中国女排与兰州人的一段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凝听马希圣先生之子马琦明讲述的马希圣老先生和中国女排签名排球的故事。

父亲一夜没睡,决定将他最珍贵一幅画,赠给中国女排

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力克东道主美国队,夺得女子排球冠军。当时,兰州已有了电视机,很多人一边看电视,一边激动地流泪。我父亲当时已64岁了,看完电视,他就激动得很,晚上也睡不着了,他一心要为中国女排做点事。用我们兰州人的话来讲,就是要把女排感谢1哈。

那夜,没有睡着的父亲,细细思量,给女排赠送礼品的事,他揣摩来,揣摩去,想了一个表达自己心情的方法。啥方法呢?父亲酷爱字画,他的藏画,有些是文革中劫后余生的,有些是改革开放后渐渐搜集,虽然每一件都来之不易,但父亲却想得很开。

父亲究竟想把哪幅画送给中国女排呢?他思量再三,决定拿出清朝甘肃大画家唐琏的作品《1鸣天地晓》。唐琏字汝器,甘肃皋兰(今兰州)人,他善画,点染云山,苍茫古秀,是陇上知名的大画家。这是一幅《雄鸡图》,一个大公鸡站在石头打鸣报晓。非常像女排当时给人们带来的震动。

父亲在画上题写了“祝愿中国女排23届奥运会夺魁,年8月8日,兰州回族马希圣敬赠”。

信和包装好的《雄鸡图》,就托甘肃省体委的人带到了北京。

排球上郎平的签名

中国女排当年教练袁伟民写来的信

收到女排寄来包裹,没有打开前,父亲忐忑不安

说实话,我和父亲根本没有想到会收到女排袁伟民教练的信,更没有想到会收到女排回赠的礼物。

到9月中旬,终究有了消息。一天,父亲收到了一个包裹单,地址是北京。没有多想,父亲赶忙到邮局把包裹取了回来。这是一个布袋子。

他拆开袋子,先是一封信。父亲打开信后,是女排教练袁伟民写来的。信是一张16开的纸,钢笔竖行,用行书写就,字非常漂亮。

写道:“马老:你好,画已收到,十分感谢!今寄来全队签名排球一个以作记念。请查收。再见!安好!袁伟民年9月6日。”这下父亲高兴了,我们全家也很高兴。

袋子里面装着一个没有充气排球。女排的人做事很仔细,还专门将一个气针也插在气眼上。我们拿来打气筒,将排球打足气。这是一个女排的比赛用球。球上的内容有“赠马希圣先生荣获23届奥运会冠军中国女子排球队、8、7”其他地方都是签名,有教练袁伟民,郎同等15名女排队员更是一个很多。

“收到女排教练的回信了!还有一个女排赠送的排球呢!”这个消息也在亲朋好友中间传递。当天,我们家就热烈得很,邻居朋友都来看女排的排球。

这是只异常珍贵的排球。父亲精心保管,他到隍庙里制作了一个玻璃罩,下面是铺着金丝绒的台子,再放上排球,盖上玻璃罩,既方便人们参观,又保护了排球。

从此,这个排球便成为父亲最为珍贵的藏品,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

马希圣老先生的画作

造访袁伟民,观看女排训练,女排精神是拼搏与合作

收到了女排寄来的排球,可我们家对女排的

父亲说,我们既然到了北京,就应当去一下女排训练的地方,找到袁伟民教练和女排姑娘们向他们表示感谢。

就这样,父亲他们费尽周折,找到了女排训练的地方。虽然门口有门卫,但父亲说明缘由,袁伟民教练还是非常热忱地接待了父亲。在教练办公室聊了一阵,然后又陪着父亲去看女排姑娘们的训练。他们表达了对中国女排夺取三连冠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希望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真实情感。

惋惜的是,那时父亲没有相机,没有留下照片。

得知父亲收藏的画赠送了给了中国女排,他的1帮字画朋友们都非常感动,由于这也是陇原人民的心愿和光荣。韩不言、何晓峰、陈伯希等书画家,专门挥毫作画,记叙此事。

头几天,女排在里约的比赛,我也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的。她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的精神太让人激动了。当天中午,儿子孙子们都来了,儿子特地带孙子去看签名排球,讲排球的故事。此时,我忽然发现,我们家4代人都遭到了女排的精神鼓励。

女排精神最主要的是“拼劲和合作”,这是人生命中的豪情、活力、生气,包括了先进的、优秀的、向上的、健康的内容。影响我们的就是这类精神,是意志上的努力。而其中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还有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我们这个家里,很重视这样的教育,能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体会。

文章来源于互联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能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

扫描下方









































成为史上首位进入IMF高层的华人
山西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ly/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