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第一!这个团队不一般原创新媒体中心西南交通大学

近日

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简称国赛)

奖项揭晓

由数学学院梁涛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

王凯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高原(机械工程学院)

黄琬(经济管理学院)

在本科组支队伍中

经过多轮评选,位列全国第一

力捧本科组唯一的最高奖项

“高教社杯”

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在国赛开赛30年以来

设置最高奖项23年以来

首次获此殊荣

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高原、王凯伦、黄琬

在谈及三个人组队的问题时,他们表示其实最开始互相并不认识,看到了比赛群里彼此寻找队友的消息后才结识。王凯伦来自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高原来自机械工程学院、黄琬来自经济管理学院,来自不同学院的三人凭借各自的优势,一起参加各类数学建模比赛,并在过程中不断磨合、积累经验。

在比赛过程中,三人分工明确:王凯伦编程能力十分突出,负责算法;高原在专业课的学习与参赛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建模的思路,更适合负责建模;来自辩论队的黄琬思维更流畅、逻辑更严密,因此负责论文撰写。在比赛过程中高原和王凯伦两人要对解题的思路与模型的构建不断进行讨论,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会和黄琬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将阶段性成果以“小文件”的形式交给黄琬整合。模型和算法是论文的两块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梳理整合到一起,离不开“写手”黄琬对两部分内容的理解。三项任务并行展开,队员内部积极沟通交流,避免了对彼此想法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

在此次的比赛中,综合团队的优势,大家选择了优化类型的题目,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比赛只有三天,时间紧,任务多,熬夜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就需要快速且正确的模型假设。三天的比赛,我们在第二天凌晨发现有的问题结果出现了误差,一旦这个假设出错,之后的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我们连夜修改,最终使得结果合理,也算是有惊无险。”他们打趣道,“这是胜利前必经的漫漫长夜。”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团队通力合作,有效沟通,最终达到了1+1+13的效果,成功取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荣誉。

成员介绍

王凯伦

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业

?下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wh/7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