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广西防城港到福建福清,多台核电机组背后都能看到中核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三所(以下简称“勘察三所”)成员们的身影;

守护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从河南各地到湖北武汉,几十个项目现场都有勘察三所成员们的汗水......

这是一支仅有6人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33岁,硕士学历占比67%,党员占比83.3%。作为中核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干在先、走在前的生力军,他们驻守核电勘察与民用勘察市场,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项目,用担当和使命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荣获公司年度优秀班组称号。

精诚协作

助力华龙一号跑出加速度

年10月,青年党员胡静带领仅有3人组成的岩土技术小组奔赴福清核电现场,开展7、8号机组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这项原定于8月的工作因郑州汛情疫情影响被推迟至10月。面对业主及设计单位紧张的进度节点要求,技术小组紧急组织各个施工机台实施双班轮岗作业,同时在工程地质钻探的基础上增加物探测试,克服机组范围内深厚基岩风化层及回填层钻进困难等不利因素,在严控质量的前提下仅用2个月圆满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及面积约75平方千米的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核电项目的厂址选择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和评价依据,节约工期约30天。

年12月,该项目顺利通过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勘察三所团队精诚协作,做优勘察技术服务,助力华龙一号建设跑出加速度。

技术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长期以来,勘察三所高度重视施工工艺探索和技术服务提升,着力解决泥质粉砂岩卵砾石层钻进效率与松散土层采取率低、硬质岩石钻孔偏斜等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荣获各类优秀勘察奖项近20项,发表论文10余篇,在技术创新领域稳扎稳打、唯实惟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现场,以勘察三所成员为主导的QC小组积极探索,通过合理选用循环液、降低回次进尺,调配钻进速度等一系列举措攻克软质岩石取芯率低的技术难题,将强-中风化软质岩石的采取率提高至80%以上,科学高效地查明了各类软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该项目QC课题“提高中风化软质岩石采取率”荣获核工业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广东阳江LAGD某项目上,通过在深孔中运用钻孔测斜仪边纠偏边施工,采用全新液压式工程地质钻机及GY-6大型绳索取芯工艺钻机,扭转了坚硬岩石钻进效率低下的局面,将坚硬花岗岩地区的钻进速率提高至50米/日,效率提高2倍,不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更极大地节约了钻探劳务成本,实现了项目提质增效与安全管理双赢。

团队虽小,却将足迹布满全国大江南北;人数不多,却赓续强大的战斗力。小队伍也能有广阔大作为,小团队亦可迸发大能量。中核岩土勘察三所的成员们敢于讲担当、讲奉献,个个精研技艺、踔厉奋发,始终坚守核工业人的初心,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作者

中核岩土胡静、和锡凤

编辑

邢璐

审校

曲文尧

原标题:《榜样力量

“小团队”迸发“大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wh/7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