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震博物馆藏在400米人防洞里的秘密
兰州地震博物馆藏在400米人防洞里的秘密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甘肃热线 兰州地震博物馆在兰州有一座专业地震博物馆,可是大部分市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坐落在十里桃乡安宁的兰州地震博物馆。 兰州地震博物馆是收集、陈列、研究、宣传地震史料和地震知识的全国首家地震专业博物馆,也是唯一一家专业地震博物馆,它创建于年,年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馆内设地震知识壁画、甘肃地震、国外地震、文物史料、5·12地震、勇闯无人区、抗震设防、地震仪器等分馆。馆藏内容丰富,实物资料珍贵,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宣传、研究、观测地震的综合性场所。 奇博物馆建在古地震断裂带上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据资料显示,有记载以来发生震级在8级以上的地震共有18次,自公元前年至公元年,除资料不确切外,共发生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次(部分数据为史料推断)。年至年年底,中国(含边界附近)共发生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约余次(真实记录)。 因此,建立一座地震博物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座地震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抗震史,人们通过地震文物与那段灾难的历史对话,来见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地震博物馆,具有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功能,达到对地震文化遗存、自然灾害遗存的管理作用。 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地震博物馆正是兰州地震博物馆。该馆占地总面积约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余平方米,主体展厅设于神秘莫测的山洞内,深度约余米。而它的特别不仅仅是因为这“第一”的称号,更是由于它的选址很特别,它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人防山洞内,这座山洞是上世纪60年代末兰州交通大学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建成的,后来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利用人防工事创办的博物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馆之初选定人防山洞作为馆址,当时只是考虑到大小适中,直到90年代中期,国家地震局的部分专家到博物馆参观时惊喜地发现,原来人防山洞所在的位置恰巧就在一条古地震断裂带上,断层面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绝藏在米人防洞里的“秘密”走进展厅,一幅长米的地震壁画首先映入眼帘,80多幅古今中外有关地震的故事一一展现,介绍了诸多关于地震的成因、前兆、观测,还有防震抗震的基本知识,让参观者受益匪浅、印象深刻。 穿行在甘肃地震馆和国外地震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详尽的文字,从甘肃的海原地震、古浪地震,到年智利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让每个参观者深深地意识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世界某处,都随时面临着地震的威胁,只有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人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强震,让整个神州大地筑起了“大难兴邦”的不倒长城,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也随即开辟了5·12地震馆,通过对汶川地震的灾情、震源机理及抗震救灾三个部分的内容介绍,以大量图片、文字、模型为载体,展示了汶川地震自发生到灾后救援的全过程。馆内一大亮点在于,工作人员利用人防山洞内一块天然裸露的岩石,凭石搭建了汶川灾后救援工程模型,不仅还原了当时救援工作的艰辛困难,更使参观者一目了然,身临其境。 馆内还设有勇闯无人区、地震仪器馆等分馆,或记录年我国四位青年地震专家不畏艰险,勇闯西藏玛尼无人区进行地震科考的光辉事迹;或展出我建国以来到现在已经退役和正在使用的地震仪器。同时,多媒体手段和高科技仪器的应用,使参观者能够更清晰更直接地体验地震带来的冲击力,加深民众对地震的认识。 独四大“镇馆之宝”据馆内的讲解员介绍,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博物馆现收藏的实物、史料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关于地震的历史遗珍,如今正静静地陈列在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向参观者无声地讲述着甘肃乃至中国地震的历史片段。 入口处的峭壁绿树下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世界第一幅地震烈度分布图。清朝嘉庆年间,山西省平陆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嘉庆皇帝派刑部官员那彦宝为钦差大臣去了解情况,恪尽职守的那彦宝便在详细的勘察后,绘制了当地的地震破坏程度分布图,并保存流传了下来。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将这幅图完整的刻在石碑上,作为馆内最具分量的藏品之一,这块石碑也担当起了形象大使的重任,威武厚重地镇在博物馆的入口。 在展厅里一块炭黑色的“岩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讲解员告诉记者,展出的这个物品叫做碳化断层泥,是年海原大地震时的断层混合物标本,也是研究地震能量的重要参照物。“碳化断层泥,就是在地震发生时,断层高速错动产生高温、高压,把断层混合物燃烧碳化。”讲解员这样介绍道。馆内陈列的标本,断层之明显,碳化之严重,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你听说过因为地震而专门发行的货币吗?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便收藏了这样一枚珍贵的钱币,它同样来源于年甘肃海原(后隶属宁夏)8.5级地震。地震过后,天水地区受灾严重,政府以工代赈缓解钱荒,但收效甚微,驻防天水的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便开炉仿造四川铜币,以代使用。因其质量粗糙,被群众称之为“沙板”,几年后又购机器开始机制铜元。“沙板”流通时间短,数量稀少,而且是唯一一次因地震而产生的货币,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在馆内一处,还挂有一张年代久远的地图,纸质泛黄。全图皆手绘而成,线条清晰,还书有繁体“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讲解员骄傲地介绍,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全国仅此一张。解放初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和前苏联专家共同研究绘制此图,一共两张,一张在苏联专家撤离时被带走,博物馆收藏的这一张已被国家相关部门确认为一级文物。 与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在兰州市民心中较为生疏的认知相比,博物馆在学术上和教育上的口碑与知名度可谓不同凡响。该馆先后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甘肃省政府、省科协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市政府命名为“兰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获得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优秀集体”并记“集体一等功”等荣誉称号。 选址于人防山洞,本是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一大特色,却也成了该馆远离人们视线的原因。专家称,兰州市地震博物馆非常适合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防震知识的普及。从年的汶川地震到刚刚发生的日本地震,近两年,特大地震频频发生,而正确防震知识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看待地震、保护自己。 如果您也还没去过这家博物馆,那么,小编已经为您打探好了线路,这个周末,您不妨带上您的孩子和家人去参观兰州地震博物馆,接受地震知识教育,提高防震意识。 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尊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tc/58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消息|北京中装家居强势登陆兰州,智能
- 下一篇文章: 兰州省兰州市无痛人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