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小到广告用红色还是黄色,产品卖点还是用户买点,大到以用户为中心还是以企业为中心等等。

工作中产生矛盾的两大原因:专业深度不一和专业间协调不畅

第一是专业认识和经验不一样,你认为这样专业,他认为那样专业,在准确界定问题、认知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深度不一样。

第二是专业与专业之间不能通话,比如做设计的希望审美上一个台阶,否则会影响形象;做营销的则认为能卖出去就是好东西,其他无所谓。

虽然很多公司都有项目经理这样一个角色,但是项目经理更多统筹整个事情,包括前期沟通、建议方案、合同签订、时间进度和客户关系。

至于有没有做好,没有很细的判断和考核标准,同时也没办法去解决团队中工作的专业纠纷问题,只能够表面上寻求团队情感认同和目标一致。

这种工作矛盾最本质不是不专业,一个公司肯定会有人不专业,也肯定会有人比较专业,但多半会由相对专业的人带领,因为老板不是傻子,谁能够帮他挣钱非常清楚。

工作中发生矛盾多半是由于专业与专业之间很难协调,比如做财务的要求稳健,做市场要求新业务突破,专业之间缺乏协调器和整合器。

就像开车,说一个人开车专业不专业,最终目的是能否安全和高效地将车开到目的地,其中的关键在于配合和协调,眼睛、手、脚、脑的配合,但起核心作用的其实是心,开车心不能烦,不能乱,心平气和才能谈得上其他器官和四肢的配合。心起到了协调作用。

工作中的协调器和整合器是什么?品牌!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一种更好的消费者交易关系,核心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只做这样一件事。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起点也是终点,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原因也是目的,是工具也是平台,是理念也是思维,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所有的公司本质上都是品牌驱动,品牌某种程度上就是赢得人心,正所谓得人心者的天下,技术驱动是品牌驱动,资源驱动也是品牌驱动,管理驱动也是品牌驱动(品牌的内部统一和凝聚作用),广告驱动更是品牌驱动。

品牌是连接器,是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消费者不认企业,也不认产品,只认品牌,不管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

品牌是内核,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器,如品牌核心价值确定企业努力和资源方向,品牌形象引领公司和服务规范,品牌名称则是企业应维护的重大无形资产。

品牌是路径,是市场的驱动器,是推动市场的核心,品牌定位占据客户心智,是市场竞争最强大的武器,是垄断的核武器。

品牌在商业领域意味着一切,一切也逃不过品牌。

这并不是无限拔高品牌,而是一个公司本来就应该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目的,只有一个理由,只有一个方向,如此才能够实现快速突破,决胜商海。

回到现实问题,LOGO到底是放大还是缩小,放大有放大的好处,缩小也有缩小的好处,这一切取决于你怎么理解品牌的整合作用,需要你考虑品牌的受众、目的、媒体、竞争和环境等等,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可以说,工作的本质是一场品牌之战,没有竞争就没有工作,不做品牌就不是在竞争,也不是在工作。

品牌要计算和协调资源,要洞察环境和趋势,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呢?

团队矛盾解决根本:由品牌人才充当项目经理

品牌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不仅仅是经济学,也是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符号学,广告创意学等等学科的综合,而事实上我们大学没有品牌学这门学科,多数仅在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少数学科有简单的论述。

我们要培养品牌复合型人才,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善于妥协和系统推动,带领团队,协调矛盾,快速达到品牌战略目标,占领市场和消费者。

首先,要系统研究和学习品牌学,分门别类的教育很重要,但是我们很容易钻牛角尖。所以,专业科目之外,还必须学习品牌学这种系统科目,培养善于整合和协调的商业人才,能在矛盾中思考,头脑存在不同想法时,还能够高效前进。

同时,我们还要让真正有品牌市场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来带领团队。

最后,积极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最注重整合,百川归海,殊途同归。如今,在商业文明的今天,我们也要积极利用品牌思维整合我们的商业行为。

团队也不是讲感情,而是做事情,因此,团队中发生矛盾的根源不在于感情不和,而在于做事不畅,做事不畅在于协调不畅,协调不畅在于不懂品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ly/7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