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歼20战机总设计师杨伟的传奇开挂人生
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专栏《不屈的气节:百年历史中不为人知的细节》中的一篇。 前三分之一免费阅读。 杨伟有多牛?他15岁上大学,22岁研究生毕业,30岁任研究室主任,3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的人,被网友们誉为有「剽悍人生」的传奇人物。 作为我国航空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让我们从他「开挂」的人生之路上,见证新中国军事力量的高速发展。 年10月1日,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一组超燃画面展现在国人面前:余架各型飞机陆续飞过天安门上空,中国人期待了几十年的军机蔽日,旋翼遮天的景象终于成为了现实! 无数人因此泪目,回想起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只有17架飞机出现在天安门上空。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为了凑数,最前面的6架飞机绕过一圈之后又飞了一遍。 70年间,从17到,在近乎十倍的增长数字背后,是我国航空工业从一穷二白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事实,是几代航空人的不懈努力。 因为他们的存在,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才能摆脱看别人脸色,被人卡脖子的尴尬境地,全面实现自主研发,独立制造。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 这一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国之栋梁,其中就包括我国航空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杨伟。 打脸访华美国防长 年1月9日晚,一架蓝白相间的波音改装型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身上「UNITEDSTATESOFAMERICA」的字样和机尾的星条旗显示出这不是一架普通的民用客机。 美国国防部长座机在首都机场事实确实如此,这架飞机上的访客身份特殊,正是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 作为军事实力强国的国防部长,盖茨曾经放出轻蔑地预言:中国不会在10年之内,最早不会在年之前完成隐形战斗机首飞。 但此次中国之行,即将印证他大错特错。 两天之后的1月11日中午,正当盖茨为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的高级会见做着准备的时候,一个大大的且无形的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 在成都西北边有一个飞机场,机场周围有一圈矮墙,一群中国老百姓正聚在墙外围观。 忽然,一阵低沉的轰鸣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墙外的人齐刷刷地看向墙内,而后目光跟随着声音源头转向天空,一架外形奇特的黑色战斗机冲破长空。 人群在短暂的安静之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欢呼着庆贺着,甚至有人流出了激动的眼泪,这意味着年中国有了新一代国之重器「歼20」隐形战斗机了! 18分钟之后,当飞机轮胎发出清脆的接地声时,人群中的鼎沸之声也达到了高潮。就算再一无所知的人也会知道,一定有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发生了。 很快在互联网上,那架外形奇特的黑色战斗机的图片开始疯传,「歼20」和总设计师杨伟的名字也响彻大江南北。 歼20第一架原型机歼20有多牛?它是继美国的F22、俄罗斯的T50之后第三个试飞并装备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对于这种重型隐形战斗机,欧洲人、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没有能力单独研制,只能从美国人手里买现成的,但是美国人并不愿意卖给他们。 美国立法禁止F22出口,盟友只能买相对差一些的F35歼20飞机的成功研制,使中国首次实现了与世界主要航空强国装备同代战斗机的格局,消除了代差,具备了与强敌对抗的能力。 它代表着中国不但进入了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一梯队,而且还能与美国一较高下。 它让今天的中国人民空军,面对美国空军时能够有足够的底气说:「别得瑟,你有的,我也有!」 杨伟带领团队用了14年时间,就完成了歼20首飞,比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预言的时间整整提早了10年! 此举震惊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蓬勃快速发展的力量,听到中国隐形战斗机的声音! 这是令其他国家难以相信、难以想象的事实,因为就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多国开始装备第三代战斗机时,我国航空工业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短短30年间,我们不仅完成了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还完成了四代机的列装。 许多人不知道,我们航空工业的历史,往昔的差距。 建国伊始,人民空军算得上一穷二白,当年为了保卫上海,特意请来了苏联空军进行协防。 上海虹桥机场待命的苏联空军拉式战斗机时,人民空军边打边练,由于飞机都是从苏联购买的,打一架少一架,所以飞行员金贵,飞机也金贵。 到后来,我们开始仿制苏联人的飞机,自己制造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技术上先不先进还需要看苏联人的脸色。 苏联人自然不会把最先进的仿制机型提供给我们,愿意让我们仿制的都是自己已经装备多年的。 比如中国仿制的第一款战斗机:歼5(苏联型号米格17),确定引进技术的时间是年,装备部队是在年,而苏联用它装备部队是在年,我们晚了整整5年。 最后一款仿制战斗机:歼7(苏联型号米格21),我们用来装备部队的时间是年,比苏联晚了8年。 自己没有研制能力,靠照抄进行仿制,注定无法让人民空军用上最先进的战斗机。 然而,就在苏联断绝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切援助之后,人民空军的战斗机终于开始了从仿制他人到自主研制的艰难转型! 这一时期,我们的航空工业发展几乎陷于停滞,除了对歼6和歼7不断改进以外,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发展新型战斗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 年,海湾战争让全世界领教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很难想象,如果发生战争,我们的歼6和歼7将如何与敌人的先进三代机抗衡,如何保卫我们的天空?中国航空工业不能再落后了。 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势在必行。 「穷」、「破」、「落后」是中国武器装备长久以来在普通国人脑海中的烙印。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梦想着改变这一状况,这其中,就包括杨伟。 当年曾有「歼六万岁」的说法,直到年歼六才退出空军编制序列 初生牛犊不怕虎 很多人对杨伟的了解,来源于网上热传的一组图片,学霸少年没有上高中,直接上了大学。 杨伟在电视节目里讲述自己的高考经历而杨伟的经历远不止如此。 年,22岁的杨伟从西工大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没有服从学校的分配,而是执意要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后面简称「成飞所」)工作。 因为这里是他大学时就坚定要体现价值的地方,他的理想是参与「歼10」的研制。 成飞所是根据国家军机发展的需要,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分离而成的,建所之初全所只有几百人。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和航空航天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现在是中国现代化歼击机设计研究的重要基地。 3年前,在「新歼」研制方案的评审论证会上,本来没抱太大希望的成飞所总设计师宋文骢却被点了名,要求做15分钟的发言。 宋总赶紧从兄弟单位借来的几张空白明胶片,连夜将飞机图形,基本数据和重要性能曲线绘制在明胶片上。 就是这15分钟的发言,加上几张明胶片,还有宋总先进的设计理念,为成飞所赢得「新歼」的研制机会,这也就是后来的「歼10」。 杨伟曾经回忆说:「我进成飞所就是冲着歼10飞机去的。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知道宋总和歼10飞机的故事,我必须要找到他,把我的意愿和想法都告诉他。」 在那个年代,国防工业并不景气,军队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路,五十年不打仗,军队要忍耐的既定方针限制了许多武器项目的发展,但歼10是难得的国家重点型号。 凭着对歼10飞机的一腔热情和志在必得的自信,杨伟敲开了宋文骢的办公室。在成飞所一个相当破旧的二层木质小楼里,宋文骢和几个副总师共用一个办公室。 那时的杨伟,连宋文骢长什么样子还不知道,有些莽撞地向一位副总师问道:「请问哪位是宋总?」 副总师为他一指:「那就是!」 他走到宋文骢面前开始自我介绍:「宋总,您好!我叫杨伟,刚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我希望……我要做您的助手。」 在当时那个年代,所里的研究生可谓凤毛麟角,杨伟相信自己可以拿下这份工作。面对着眼前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宋文骢只是和蔼地笑笑,他先向杨伟介绍了成飞所的基本情况,不过关于具体工作,人事处会按程序为他安排。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杨伟被安排到了成飞所第九研究室,一个全新的课题组,面对的是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攻关。 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是当时先进战斗机的核心技术,没有这个技术,任何战斗机都称不上先进。 以前的飞机都是机械式传动控制,操纵杆直接通过机械硬杆连接到飞机的控制舵面上。 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是将操纵杆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再传到控制舵面的。 如果拿手机来做比喻,相当于一个是老式的机械按键,另一个是触屏按键。 不到半年,杨伟就在课题组里展现了他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他的才干得到了当时第九研究室主任的认可,23岁就被任命为一个全新课题组的副组长,受命攻克新的技术难关。 或许在普通人眼里,这已经是年少有为,但是敢于面对挑战,喜欢探索新技术的杨伟,却找到了研究室主任,很严肃地说:「您让我带领大家往前冲,却安排一个老同志当组长,这不对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啊。」 主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杨伟说:「你说得有道理,这样,我们重新调整,任命你当组长,给你四个人,把这个新专业搞起来。」 杨伟组搞的这个新专业学名叫「余度管理与可靠性」,就是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问题,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确保控制飞机飞行的计算机不能坏。 实际中计算机肯定会要坏,这是不可避免的,杨伟的方法就是多搞几台计算机,让他们自行判断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让坏的关闭,让好的工作。 关于这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杨伟后来还专门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容错飞行控制系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读。 良师益友 几年之后,杨伟带领的小组在电传飞控项目中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然而就在此时,由于成飞所发展的需要,这个优秀团队里的很多成员被分配到了别的专业,当带头人。 如此的境遇让杨伟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也萌生了想去日本留学进修的念头。 他向研究室主任表达了想法,也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留学手续办理得十分顺利,最后只等签证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bk/71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快男姚政晒大理豪华海景办公环境,文案
- 下一篇文章: 新人必备课你会优秀建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