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考团队精神的3个前提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这是故事书的第篇文章1月3日,年首飞,目的地深圳,这是一次追寻方向的旅程。新年伊始,很多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比如乍暖还寒的天气,比如众人口中的经济寒冬,再比如我们和身边人们的关系。只要你足够细心,总能察觉到一些变化。按照新年献词中立下的小目标,我决定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一方面可以系统地梳理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建立连接与反馈机制。新年第一周,我召集部门同事开了一次会议,目标是研讨年部门的工作方向及一些方法原则。会上,每位同事都介绍了自己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以及今年的大致计划,一不小心就超时了。作为会议主持人,我应该负责任,毕竟控制会议节奏是主持人的基本职责。不过我实在不忍心打断大家,为什么?我们实在是太久没有像这样坐下来互相聊聊彼此的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是各忙各的,自己的事儿都忙不完,根本无暇顾及同事的状况。我猜,很多规模比较大的组织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部门墙或者部门内的“人墙”就是这样经年累月互不沟通形成的。任总曾在年的新年献词中写过一段话——「如果我们能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如果我们发散了“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则,“下一个倒下的也许可能就是华为”。」彼时,我站在外部看这段话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但真正是如何运行的并不清楚。此刻,我站在组织内看这段话有了新的感受:团队精神的前提是共识、共情和共振。“团结就是力量”是自古以来的组织原则,正确到几乎成了一句“废话”。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各种领导讲话、文件资料中看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或者“凝心聚力、助推发展”等提法,但具体怎么做鲜有提及。我甚至有过疑问——“思想真的可以被统一吗?”在我看来,所谓团队就是团结的队伍,前提就是共识、共情与共振。所谓共识,是指团队成员在目标、原则、方法、路径等方面通过不断对话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会前充分酝酿、会上充分交流,讨论过程中允许不同的声音,但形成决议后就应该坚决执行。这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可能很艰难,但必不可少,这些PK的过程本身就会成为组织的财富。所谓共情,是指团队拥有容纳个体情绪、培育集体情绪的能力。心理学中情商的概念主要是指个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但我认为组织也是有情商的,它表现为组织容纳不同情绪的能力。如果组织内的情绪差异很大,管理者就应当及时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ls/72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如何培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