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根治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312/8740662.html

涪水之畔,科技之城

优秀的科大人在这里

散发出一道道属于自己的光芒

闪耀在多个领域

科大人的荣誉时刻

实在令人心潮澎湃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吧!

01

我校再次斩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全国一等奖

7月24日,第21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总决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吸引了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68所高校余人参赛。经过两天两轮的激烈角逐,我校机器人小组突破重围,再次夺得全国一等奖。

西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小组始建于年,是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一。每年,来自制造、信息、土建、计算机、国防、材料、环资、数理等多个学院的本科生,根据当年赛题进行针对性的机器人研发。今年获奖团队于年8月组队,团队成员由机械、自动化、大数据等6个专业的28名学生构成,在刘自红、贺红梅、欧达宇、喻琼、雍宛苡等老师指导下,围绕大赛主题项目“同创辉煌”,历经11个月的方案论证与组装调试等工作,克服疫情等带来的重重困难,最终制作出能分别适应线上和线下赛制的4台参赛机器人。

“同创辉煌”比赛主题源自古代印度流行的一种攻防游戏“拉戈里”。比赛中,参赛队需要准备2台机器人相互配合,击倒两座单色堆砌的“拉戈里”塔后,再协作堆砌两座双色混合的新塔,实现“同创辉煌”。在国内线上直播赛阶段,我校参赛的2台机器人建塔过程快、准、稳,完美配合,精准击塔,一气呵成。R1机器人在分别以一球精准击倒红色和蓝色两个“拉戈里”塔后,跟踪并以一球顺利击落R2机器人头顶球;在协作堆砌双混色新塔阶段,R1机器人采用机械定位并堆砌同轴新塔,R2机器人全场分拣、搬运、翻转和卡位,协作R1完美堆砌,最终,我校机器人参赛队伍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

02

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再创佳绩

7月31日,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及《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社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比赛在河南师范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学生团队不负众望,共斩获了11个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赛事启动以来,组委会收到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余所高校共计份参赛作品。经过资格初审、初赛、复赛,共评选出项入围公开决赛答辩。我校2个项目入围总决赛。

针对目前全国疫情呈多点散发的态势,总决赛采用了“云”答辩模式。赛事在河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6个赛区同时举行,我校参赛团队在吉林大学赛场参与竞技。经过视频路演、专家提问、学生回答、现场评分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我校入围总决赛的团队表现优异,均获得了一等奖。

03

我校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7月21—24日,由中国西部11个省市组成的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参赛团队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支代表队余名师生参加。

受本轮疫情影响,在赛事组委会安排下,本次竞赛采用赛点集中的模式进行。我校承担绵阳赛点。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武丽、朱玉玉、汝佧老师指导的智能汽车竞赛团队派出8支队伍参加本次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队伍共计获得西部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其中,电磁四轮组,摄像头四轮组以及无线充电组3支队伍将代表西部赛区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最终角逐。

04

我校学子在年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中获得优异成绩

年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7月27日8时准时开赛。各参赛队在第一阶段4天3夜仅小时的限时内,经选题分析、方案论证、设计制作、调试测试、报告撰写等工作完成选题作品,全面考验每位参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所有参赛学生来说都是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的极大挑战。在8月1-3日竞赛的第二阶段,各参赛队通过严格有序的线上测评,在评委专家前展示作品的工作性能和运行效果,取得作品评分后参与评奖。

年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落下帷幕,全省共有43所本专科和高职院校的支队伍参赛,我校55支参赛队共有40支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级13项。在省内本科高校中一等奖获奖数量排名第三,总获奖项数排名第四。

05我校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7月26-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31日上午举行大赛闭幕式暨总结会,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及各省(市、区)教育厅代表、高校代表出席会议。我校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臧红彬教授领衔的《机械原理及机构仿真》教学团队荣获本次赛事地方高校正高组一等奖,数理学院杨永佳老师领衔的《光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荣获地方高校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这是我校在全国综合性教师教学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重大突破。

06

Nature子刊发表我校树木生物学团队研究新成果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树木生物学团队Víctor教授与姚银安教授、西班牙Lleida大学Camprubí博士、澳大利亚WesternSydney大学Boer教授等合作研究的题为“FireactivityasmeasuredbyburnedarearevealsweakeffectsofENSOinChina”的高水平文章。Víctor教授为第一和唯一通讯作者,西南科技大学为第一成果单位。该研究获得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和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支持。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它给我国和世界各地森林带来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对森林火灾成因、时空分布、预警却尚未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火灾发生受到气候的强烈影响。文章针对厄尔尼诺气候对于我国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见解,研究认为:如果以火灾次数作为火灾活动的指标,与火灾活动的毁坏面积为指标进行评估,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需要整合多种因素以进行森林火灾防控决策。

07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我校跻身世界强

8月15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所大学上榜,我校首次跻身全球强,位居世界大学-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位,是四川省进入排名的8所高校之一。

08

我校学子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金奖

8月中旬,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冬季征集活动荣誉颁发暨中国广告教育产教融合论坛在冰城哈尔滨圆满举行,现场揭晓了各大命题金银铜奖,由我校文学与艺术学院张潇月老师指导,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徐宇鹏、张涵天、杨晓玲等同学创作的作品《伢牙乐的奇妙探险之旅》荣获纳爱斯伢牙乐命题唯一的全国金奖,并获得元现金大奖。

此次大赛共吸引了超过万师生参赛,内容涵盖广告、市场营销、传播、艺术、设计、新媒体、动画等相关专业学生打造专业的大学生创意活动,在中国传播与广告相关专业院校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场当代年轻人的广告创意盛宴在揭晓学院奖冬季征集活动最终结果的同时,还邀请到众多品牌的企业代表、行业大咖为大家进行创意分享,与现场的高校师生们互动交流,探讨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

09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8月18日至20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近30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资深专家学者,担任本次决赛评审组专家。我校参赛学生不负众望,共斩获11个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

赛事启动以来,大赛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深圳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递交的件作品,其中份作品进入决赛,参加最终的线上答辩。经过答辩、专家提问、学生回答等环节,我校吴艳玮、郭艳玲、麻凤娟同学的参赛作品“基于多生理数据融合分析的闭环式睡眠监测与助眠系统”斩获全国一等奖;李佳阳、李正东、杨阳同学的参赛作品“结合活体检测和轻量化神经网络的高安全级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研究”荣获全国二等奖;龙天齐、熊玲、严靖易等同学完成的“声纹识别的测温门禁”“沉浸式无线远程控制防疫替身机器人系统”“抽样切分卷积实现跨尺度特征融合及内镜图像去模糊”等9个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

(我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奖情况)

10

五项一等奖!我校在第16届中国好创意大赛国赛中喜获佳绩

8月23日,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以下简称“中国好创意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件。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层层选拔,由我校文学与艺术学院程袁华、费飞、张婉璐、张潇月、邱意之等老师指导,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学生设计的作品喜获国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的佳绩,汤珺、费飞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获奖质量和数量居全省前列,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第16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自年11月30日正式启动,到今年7、8月国赛最终获奖名单揭晓,历时9个月。本届赛事自启动以来,文学与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大赛联络组织,充分发挥竞赛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成功有序地组织校内赛,并挑选优秀作品参加省赛,共提交十一大类作品件。经过四川赛区评审,我校8件作品获得省赛奖励,17件作品推优参加国赛评审,并最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同时,我校文学与艺术学院费飞教授应邀担任国赛评审专家,这是我校设计类专业教师首次担任《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国赛评审专家,提升了设计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11

我校学子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8月22-23日,由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在深圳技术大学举行。全国所高校提交的项作品进入总决赛。

经过角逐,由我校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臧红彬等老师指导,何金洧、罗芳、吴廷友、蔡林、邱琳等同学参与设计的《仿象鼻柔性机械臂及其应用》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实现我校在该项赛事上历史性突破;由我校杨君、廖青等老师指导,张艺凡、郜忠成、朱堃、朱小龙、黄锐同学参与设计的《“翼龙”-海面固体垃圾清理船》荣获本次大赛三等奖。

12

我校学子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

8月25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余所高校的多支队伍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受疫情影响,本次全国总决赛分为线上赛和线下赛,由参赛高校自行决定参赛形式。我校智能车团队派出3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总决赛的线上赛。

从年11月,我校智能车团队就开始了积极的赛前准备,并先后通过校内选拔赛、四川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的层层考验,最终踏上全国总决赛的舞台。经过激烈角逐,由彭文凯、赵磊、卢玉同学组成的四轮摄像头组荣获一等奖,由杨松、龙杰、黄晶鑫同学组成的电磁四轮组和由张雨晨、任红江、王嘉昊同学组成的无线充电组荣获二等奖。

13

我校青年教师蔡强明荣获IEEEAPEMC青年科学家奖

9月1日至4日,第13届亚太电磁兼容国际会议(Asia-Pacific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SignalIntegrity,APEMC)在北京召开。大会上,经过国际评审委员会严格评选,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蔡强明以他在电磁兼容问题的积分方程高效数值计算和高速集成电路SIPI应用领域的突出贡献,从全球20多位提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IEEEAPEMC青年科学家奖”。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IEEEEMC国际大奖,提升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知名度。

亚太电磁兼容国际会议6年首次在新加坡举办,已先后在亚太各地成功举办了12次,并成为世界三大最有影响力的电磁兼容大会之一,是亚太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和最高权威的电磁兼容国际会议。第13届APEMC会议共设立了9名青年科学家奖,授予在电磁兼容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技术成就并且当年未满38周岁的青年科技人员。另外8位获奖者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鼓励他们成长为电磁兼容领域的下一代领军者。

14我校获批3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日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通知”,我校组织申报的课题有3项获批立项,其中包括第一类“高校体育发展与应用研究”专项课题1项,第二类“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和“高校校友工作改革实践研究”课题各1项。

(我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度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一览表)

15我校教师喜获首届“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9月20日,在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颁奖仪式上,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农学党支部书记王学春教授喜获“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出席颁奖仪式并宣读省委、省政府表彰决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副省长胡云为获奖代表颁奖。

王学春教授是此次全省10名大中专院校“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获得者之一。多年来,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四川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落实脱贫攻坚战中高校的使命与担当,为擦亮“四川农业这块金字招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农学专业教授,他积极投身基层三农建设,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推动了梓潼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专家大院、梓潼县水稻科技扶贫特派团、梓潼县天府粮油科技小院等技术推广组织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现实矛盾,为梓潼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了突出贡献,相关科研技术被列为四川省有机肥技术交流大会重点案例,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推荐参与全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典型案例申报;编写的《绵阳市水稻青立病综合防控技术手册》,较好地解决了绵阳市水稻“只扬花不结粒”问题,对绵阳市稻米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王学春教授现已发表论文余篇,参与审定水稻品种5个,授权专利10余项,发布标准2项,主持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先后入选四川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岗位专家、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科技特派员和绵州农业英才等。

据悉,此奖项经中央批准,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五年一届,今年为首届。今年共颁授名“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16

我校研究生在“第17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日前,第17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支队伍报名参赛。我校共组织73支队伍参加,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国家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学校被评为“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

(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研究生获国奖名单)

自3月开赛以来,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将竞赛作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动员,安排竞赛指导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参赛队伍进行指导,共组织73支队伍参加西南赛区比赛,参赛队伍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西南赛区第一。在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研究生在西南赛区的竞赛中获奖72项,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16项,2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参赛成绩位于西南赛区前列,晋级全国总决赛的9支队伍均获得优异成绩。这是学校立足区域办学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夯实科研创新的重要成效体现。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年举办至今已十七届。该竞赛已成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顶级赛事,是电子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我校自7年开始参加比赛,参赛队伍连续多年入围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晋级比例仅为8.5%),参赛队伍、参赛成绩始终位于西南赛区高校前列。

17

我校学子获批2项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日前,中国科协发布年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研究生申报的课题有2项获批立项,其中由外国语学院教师曾绪指导的马艺嘉同学获“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项目1项,由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谭道永指导的邹旦同学获“科研成果科普化类”项目1项。

据悉,自中国科协发布《关于申报中国科协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共收到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荐的申报项目6个,经专家评审,评选出资助项目共计项。全国共有67个高校、科研院所获该项目资助。

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旨在搭建科普研究交流平台,促进科普专门人才成长,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普研究和实践,增强其对科普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

科大人的荣耀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怀着梦与热血

踏着光与星辰

科大人继续奋斗吧

珍惜荣誉再启航

砥砺前进立新功

END

荣誉榜丨西南科大人的高光时刻!(五)

科大上新了!快来看

来源丨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网

编辑丨王骄王润莲何凇

责任编辑丨王娟徐云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fz/7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