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ldquo十四五rdquo
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兰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兰州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和改革趋势,制定本规划课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确立选题方向的参考,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由研究者确定。申请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兴趣和特长,分解、细化,自主确定研究题目进行申报。凡符合现实或决策需要、具有价值的研究选题,都可以申报,不受本指南所列具体题目的限制。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个人课题时限要求在1年内完成,规划课题要求在2-4年内完成。选题以应用研究为主,强调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教育教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一、教育领导与管理1.“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2.“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3.“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研究4.“互联网+”思维下课堂教学创新研究5.“互联网+”思维下校本教研机制研究6.“民办+公办”跨体制办学模式研究7.“全面脱贫”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8.0-3岁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9.城乡教育协调统筹发展研究10.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长效机制研究11.城镇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与管理办法研究12.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研究13.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研究14.公办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制度体系研究15.后普及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研究16.基础教育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17.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18.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治理体系研究19.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研究20.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研究21.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研究22.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3.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监测研究24.教育均衡化与学校发展研究25.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未来学校建设与应用研究26.教育信息化促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机制研究27.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学校办学活力激发研究28.教育质量监测创新及实践研究29.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30.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支持体系研究31.民办教育机构风险防控机制研究32.民办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33.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成长个案研究34.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运行机制与效能发挥研究35.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及建设策略研究36.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37.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38.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研究39.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40.普通中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41.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42.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43.区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44.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研究45.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学校发展研究46.师德标准、师风建设与评价研究47.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48.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49.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50.素质教育创新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51.特殊教育及其保障体制机制研究52.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政策研究53.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研究54.未来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55.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研究56.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57.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及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58.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科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59.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评价改革研究60.新时代德育载体与方式创新研究61.新时代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62.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及支持机制研究6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64.新时代课程育人机制与策略研究65.新时代民办教育发展战略和治理创新研究66.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7.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研究68.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9.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70.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对策研究71.学生信息素养内涵、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72.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研究73.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74.学校网络平台与翻转课堂融合实践研究75.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创新应用研究7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研究77.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研究78.义务教育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79.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应对策略研究80.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研究81.幼儿园安全教育研究82.幼儿园课程实践创新研究83.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84.幼儿园特色创建研究85.幼小衔接研究86.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研究87.智慧管理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研究88.智慧学校环境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89.智能教学环境建设研究90.智能时代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式应用研究91.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研究92.中等职业教育校企集团化办学运行模式研究93.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94.中小学一体化办学机制创新研究9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96.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培养策略研究97.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98.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成因与对策研究99.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防范研究二、学生发展与教育1.“互联网+”班级文化建设研究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3.“家校(园)共育”儿童良好品德培养研究4.“立德树人”导向内涵及实践策略研究5.“问题导向德育课程”案例研究6.“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7.“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研究8.班干部培养策略研究9.班级管理渗透情感教育研究10.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研究11.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研究12.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13.诚信教育路径研究14.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15.多元化学生评价策略研究16.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及学校卫生健康教育与管理研究17.儿童青少年人格评价体系构建与健全人格培育研究18.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19.个别教育计划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研究20.个性化教育校本研究21.个性化学习价值效应研究22.个性化学习教师角色研究23.个性化学习学科教学研究24.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25.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研究26.教师管理机制创新研究27.教师交流机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28.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29.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30.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美育评价研究31.立德树人基本理念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研究3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33.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发展途径研究34.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35.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研究36.青少年道德教育“生活化”策略研究37.青少年公民素养研究38.生涯规划指导视野下的德育创新研究39.师德现状与“四有”教师培养研究40.特教学生心理救助案例研究41.特殊教育课程开发研究42.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案例研究43.特殊教育学校学科主题教学研究44.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及创业孵化策略研究45.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46.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47.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研究48.小学低段学生自我约束力培养研究49.小学生价值取向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50.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研究51.心理健康教师核心素养研究52.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53.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评价改革研究54.新时代学校学生美育评价与改革发展研究55.新时代班主任队伍专业能力培育研究56.新时代学校德育表现性评价研究57.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与学生军事训练研究58.新时代学校文化自信培育研究59.学生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研究60.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方法研究6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机制研究62.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63.学生发展需要与学习需求研究64.学生个性化学习系统平台研究65.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66.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67.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研究68.学生社团文化研究69.学生生理卫生健康教育研究70.学生生涯规划研究71.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72.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研究73.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74.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75.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研究76.学校德育课程整合研究77.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78.学校社团建设研究79.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研究80.学校文化建设研究81.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研究82.音乐对盲童的情绪发展干预及训练研究83.游戏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影响研究84.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研究85.幼儿教育适应幼儿身心特点研究8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87.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88.园本课程研究89.云服务环境下教学模式变革研究90.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研究91.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人才需求研究92.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变革研究93.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94.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95.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研究96.中小学心理健康风险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97.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及课程体系建构研究98.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9.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研究.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三、学校课程与教学1.“STEAM+”学科教学研究2.“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途径研究3.“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研究4.STEAM教师队伍建设研究5.STEA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高职院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研究7.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8.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9.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11.减负提质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12.教师教学个性品质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13.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教师多媒体技能提高策略研究14.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15.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研究16.控辍保学视域下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17.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创新教学和教科研活动研究18.美术教学素材选用有效性研究1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20.农村特岗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1.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研究22.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23.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24.农村幼儿户外游戏开发实施研究25.普惠幼儿园发展与管理机制研究26.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研究27.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28.普通高中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评价及管理研究29.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研究30.普通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行动研究31.青少年科技创新(创客、STEAM教育)研究32.特教学生成长特点与教育研究33.体育舞蹈在小学校园的推广研究34.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35.微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6.西部地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研究37.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研究38.项目式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研究39.项目式学习组织实施研究40.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1.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研究42.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研究43.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研究44.小学生有效作业研究45.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研究46.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47.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研究48.小学音乐分层教学研究49.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50.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研究5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5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研究5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研究54.新高考制度下实验教学研究55.新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研究56.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57.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深度转型研究58.新时代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59.新时代职业技术教育评价改革及其体系建设研究60.新时代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研究61.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研究6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63.学科教研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践研究64.学科视域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渗透机制研究65.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育方法创新研究66.学前教育资源扩大、配置优化体制机制研究67.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68.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69.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70.学校STEAM课程建设研究71.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72.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73.义务教育质量监控、评价研究74.英才学生培养研究75.优秀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76.幼儿保教内容与方法研究77.幼儿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78.幼儿园班级特色创建与幼儿个性发展研究79.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研究80.幼儿园体育教学本土资源利用研究81.语文教育语用观实证研究82.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策略研究83.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研究84.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研究85.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86.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研究87.中、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88.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类别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研究89.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90.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案例研究91.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案例研究92.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93.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94.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95.中小学各科开放性作业研究96.中小学各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教学研究97.中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研究98.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研究9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中小幼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内容来源 《关于印发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的通知》(兰教规〔〕2号) 往期精彩回顾 用爱心收获快乐幸福的尚天玲 兰州市教科所召开年高考总复习备考对策暨高三诊断分析会 市教科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大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wh/69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领了吗兰州5折公交月卡来了领取指南看
- 下一篇文章: 暴雨过后兰州最新提示最新路况出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