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专治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714689.html

兰州四中:“我与校长面对面”暖心“上线”

本报讯(记者 蔡扬宗)近日,兰州四中年第一期“我与校长面对面”座谈会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该校校长刘希晨、校团委书记冯晨以及部分老师和学生会干部、学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活动伊始,刘希晨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了兰州四中近年来的发展,加深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理解与认识。接着,他从相信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鼓励多元化发展等多角度诠释了一个校长的教育观。他强调要以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家长为抓手,做好学校文化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知名度。最后,他希望学生们发挥主人翁精神,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积极献言献策。针对学生的意见建议,学校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建议,学校都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措施予以落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座谈交流会上,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发言主要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社团活动、安全保障、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们的意见建议,刘希晨认真记录并现场作了解答。

  活动最后,刘希晨以《做幸福的四中学子》为题作了小结,分享他的幸福观,即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彼此欣赏,彼此成就,共赢共享,这就是幸福。在别人的成长和幸福里,有着我的努力元素,这更是幸福。什么是教育?刘希晨认为教育是影响,是唤醒,是点燃,是陪伴……让大家一起做幸福的四中学子。

  与会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我与校长面对面”座谈活动,拉近了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管理更接地气,能够与学校领导直接交流并亲身参与校园建设和管理,每个学生都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传承红色文化为学生筑“魂”

□讲述/郭小娟整理/蔡莉

  在武山县鸳鸯镇,榜沙河、渭河两条河流自西向东日夜奔流不息,庄严肃穆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就在分开两条河流的山根静静地矗立着。站在纪念牌前俯视,眺望鸳鸯镇腹地,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高高飘扬在鸳鸯镇中心小学上空的五星红旗。

  鸳鸯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心小学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色小学。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曾先后三次经过武山,在武山大地上留下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的红色印记,留下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年,我成为武山县鸳鸯镇中心小学校长。如何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成为我思考的问题。

  为了传承和发扬鸳鸯镇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传承生根,学校从年起,相继开展以“唤醒红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红色文化弘扬活动。平时,学校通过国旗下的演讲,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学生们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年,学校还承办了全县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红军长征强渡渭河82周年活动。

  现在,学校把讲好“红军革命故事”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成立了以德育室主任陈红梅、大队辅导员王明娟以及红色文化研究员杨新胜为领导的德育工作小组。通过挖掘整理,撰写了鸳鸯籍红军杨望喜(又名杨平)的战斗故事以及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赖金章的感人故事,全校已形成以主题队会、班会和学生互讲为主的“红军革命故事”讲述活动团队。

  此外,每年清明节,武山县各学校都会组织师生来到鸳鸯镇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活动。近年来,鸳鸯小学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以追寻红色印记、重走红色足记、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清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确定实践活动主题,通过红色诗歌朗诵、讲述革命先烈事迹、观革命英雄影片等形式,激励学生向革命英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校还积极挖掘开发了以体现地域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在三至五年级开设,固定每周两节剪纸课,由剪纸艺术老师刘吉平指导教学。现已形成全校师生人人学剪纸的良好氛围,剪纸艺术在全校师生中得到了广泛和深入传承。

  如今,在学校的教学楼走廊,你会看到师生制作的《红军强渡渭河》《毛泽东诗词》《中国梦》《向雷锋学习》等一幅幅剪纸艺术作品。每一学期确定一个主题,积极将剪纸艺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部分深入推进,对于传承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德育工作中以传承红色文化为青少年筑魂,不断深化德育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培根,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讲述者系武山县鸳鸯中心小学校长郭小娟)

  

兰州二中:师生共建“标本世界”

本报讯(记者 蔡扬宗)提起兰州市第二中学,很多人都熟知该校校内有着明代文物古迹——兰州府文庙大成殿。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该校的生物实验室拥有着甘肃乃至全国中学都罕有的生物标本规模。

  据了解,目前,该校生物标本室中的标本共包括脊椎动物门的6个纲,无脊椎动物的10个门22个纲。特别是蛇类标本,我国目前有余种蛇,而该校标本室收集到的就有60余种,制作蛇标本余瓶。此外,还有各类鱼标本余瓶、蛙标本20余瓶,加上其他生物浸泡标本共达多瓶(件),植物标本多件,标本总数达件之多。

  在这一千多件标本中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套“人体胚胎发育标本”,这套标本从一月胚胎雏形到十月胎儿,直观呈现了人体胎儿发育的完整过程,是罕有的生物教学素材,现已成为该校生物实验室的镇馆之宝。

  提起兰州二中生物标本室,就不得不说它的创始人岳怀万老师。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学校缺乏资金,实验器材短缺,出于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研究的热爱,岳怀万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标本的初心,这一干就是整整37年,直到退休,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

  在岳怀万的办公室中满眼都是科普书刊、读书笔记、剪贴簿、花鸟草虫的照片等等。

  “为了制作标本,他的身影遍及兰州市的各个公园、田间、黄河边、菜市场、垃圾场……不仅如此,他将学生收集的各类生物遗体制作成标本,还亲自教学生制作标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技艺,学校现存部分标本就有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晶。”兰州二中校长李向荣介绍道。

天津南开区倾力帮扶环县教育——

优质经验“种子”萌芽生长

通讯员 张宝红 记者 蔡扬宗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天津南开区和环县共同把教育扶贫作为重点帮扶项目之一,采取“送出去提升”“请进来指导”的方式,合作与援助并举,手把手指导引领,助力环县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结对帮扶互派交流“取真经”

  在结对帮扶中,甘肃环县红星小学语文老师郭红梅被选派到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跟岗实践的一个月,她每天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和感悟这所学校里的能量。“除了读书声,听不到打闹的走廊;除了落叶,看不到垃圾的操场;为了工作,女老师们从来不穿高跟鞋……”郭红梅说,“这所学校的师生由内而外散发着自律,让人十分佩服。”

  在跟岗学习期间,郭红梅进班听课30多节,参加校内教研活动3次。通过学习,南开区中营小学“简约而不简单,开放而不随意”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她有了新的感悟。“面对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老师们必须与时俱进,超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郭红梅说。

  南开学习结束后,郭红梅回到环县,通过自己的小学语文工作室,将南开区中营小学的优秀经验随时传递给同事们。老师们时常发出“教育还能这样做”的感叹,一颗颗优质经验的“种子”在环县的各学校萌芽生长。

  在环县,郭红梅的收获不是个例。近年来,环县与南开区结成帮扶对子,年至今,环县69所中小学与天津市南开区37所中小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环县职专和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除此之外,环县还先后选派27名中小学校长、60名中层管理人员、名骨干教师、4名党务干部赴天津南开区开展跟岗研修、实地考察培训学习,在教育新理念、教学管理等领域互通有无。

真情助学优化育人“出实招”

  来环县支教,是南开区在教育扶贫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开区勤敏小学副校长温国意在环县南关小学支教的半年中,把南关小学当成了自己成长的新平台,把环县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学生,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当发现老师们对教材编写体例的变化、编写思路的变化感到迷茫时,他组织大家共同研究,推广课例,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阵地,让老师们现场解惑,提升能力。

  教育的发展根本上是“人的发展”,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度、厚度和广度。为此,环县与南开区把人才视作帮扶环县教育发展的最大变量,以“请进来+走出去”双线并举的策略,双方互派19人赴双方相关学校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挂职交流学习,通过跟岗互换、培训交流、研修等方式,为环县教育储备一支具有长足发展动力的“强劲之师”。

  同时,南开区教育系统也适时选派教育专家,来到环县相关学校,开展现场指导。据统计,截至目前,南开区共选派8名专家,先后在环县四中、五中、环城初中等六所学校开展教育教研交流活动,共计指导示范交流课38节、课例评析活动13场、学科讲座8场、开展示范课2节。

精准聚焦赋能提质“行致远”

  据统计,年至今,南开区在教育方面,投入资金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合道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习仲勋红军小学艺术楼和教师公寓楼建设等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环县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台账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台账,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南开区还重点帮扶家庭困难学生,帮其圆梦。据统计,目前,环县接受天津捐资助学活动资金共.万元,为环县小学4-6年级段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捐赠一套一年期一起学会员激活卡,资助7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并帮助其他贫困学生。通过各种资助,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学习效率,增长了知识,也学到了本领。

静宁一中举行学生

学习心理专题报告会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杨叶)为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安民副研究员为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全体学生作了题为《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调整情绪提高学习效率》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李安民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持续拓展学生好奇心、提升求知求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五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报告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平凉市实验小学开展学党史强信念系列活动

  本报讯(特约记者 吴希会)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3月29日至4月9日,平凉市实验小学举行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主题中队会,组织师生们观看专题视频,重温百年党史,围绕学习情况,结合自身认识,开展深入讨论,人人谈所思所悟,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围绕“雷锋精神、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5个主题内容,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讲党史故事,表达筑梦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信心,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学校还通过手抄报及绘画比赛等活动,为全体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临洮椒山初级中学开展

“母爱伴我行”家校共成长活动

  本报讯(特约记者 肖进雄) 为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凝聚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广大家长的育人主动性积极性,结合“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近日,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开展了以“母爱伴我行之家教往事”为主题的大型公益讲座,在校老师及七年级学生家长母亲0余人参加了讲座。学校邀请了知名军旅作家、公益践行者孙魁作讲座。

  慈心泊天地,培育家国才。孙魁从教什么、怎么教和教之感悟等三个方面,既讲道理又讲故事。孙魁从传承传统美德、坚信崇高信仰、感党恩、跟党走、坚定报国志向、坚守诚善本性、坚行人间正道、积极进取等方面谈了自己在母亲教育下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主题得以升华,讲座达到高潮,赢得了全场家长们的热烈掌声。七年级(18)班学生梁开杰的妈妈说:“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从孙魁老师的分享中,我为优秀母亲的做法而感动,同时掌握了培育优秀孩子的方法,受益匪浅。”

—END—

监制:张亚群

审核:尹晓军

编辑:王佳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tc/6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