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地图 http://m.39.net/news/a_8593538.html
想去兰州,由来已久。中学时代,十块钱买的盗版《文化苦旅》,其中那篇《五城记》,构成了我对兰州最初的印象:白兰瓜和牛肉面,清香和醇厚,还有一位经历人间沉浮的陇剧大师范克峻,一位有情有义的牛肉面马师傅。《五城记之兰州》对兰州牛肉面的描写,看着就好好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篇《五城记》,我就只记得广州和兰州了,因为里面有对这两个城市的美食描写,其他三个,都忘光了。。。。吾真乃资深吃货也。。。

《五城记之兰州》对牛肉面马师傅的描写,有情有义,好感人呀

中川机场离市区确实远,机场列车需要四十分钟,以致给人错觉,以为兰州城跟西安城一样,洋洋洒洒铺盖辽阔。实际上,兰州城依傍黄河而建,又被两山所夹,城市呈现狭长型,面积不大,这对城市规划是个挑战。所以机场选址比较远也是可以理解了——在狭长的山区中,找出一块平原也是不容易的。

地图上狭长的兰州城

所以,作为一个垂涎兰州几十年的粉丝,这次敦煌之旅,我毅然放弃了直达的方案(机票价格差不多),宁可折腾两次火车,只为“亲金城之芳(mei)泽(shi),了多年之夙(chan)愿(chong)。”

一下机场大巴,我就迫不及待的进入觅食状态了??牛肉面是我此行的第一个歼灭目标。

这次在兰州吃了三顿饭,尝试了两碗牛肉面。

第一碗,是在机场大巴下车处吃的,马啥啥牛肉面(名字木有记住)——兰州的老同学徐大教授一再嘱咐我别乱吃,等她带我去吃。唉,当时已过饭点,饥肠辘辘,看到惦记了几十年的牛肉面就在眼前,太饿太激动,吾拖着箱子就奔过去,那些嘱咐全抛在脑后了,。。。

怎么说呢,有点小失落——咋感觉还不如金城唏嘛香好吃呢,可能是期望太高了?想起老同学的嘱咐,我为了节省肚子吃更好的,只尝了一点。。。。

这是第一碗牛肉面,浅尝辄止,节约胃部空间

第二碗牛肉面,是我从敦煌返回时,火车西站下车后,步行四十分钟,在省博物馆旁边巷子里觅到的。

这条不起眼的巷子里,隐藏着据说“老兰州都知道的”马安军辣子牛肉面

看到人山人海,而且都是本地人,我心里窃喜:看样子找对地方了,这四十分钟的路没白折腾啊

负责浇头的师傅很酷,程序化操作,一气呵成,往里面一勺一勺添辣子的气势震到了我。。。师傅看着有点凶,我没敢拍

只能加十勺辣子——这文案够酷,够拽,够豪横,折射出生意之火爆

怎么说呢,味道确实不错,汤很浓郁。可惜啊,不该模仿人家本地人点“三多”和“二细”,太辣太粗,影响了口感??

吃着这碗牛肉面,内心有点小纠结,尤其是想到再过几个小时就要离开兰州了,还木有吃到最好吃的牛肉面,不甘心啊不甘心啊!

辣的我不要不要的,赶快去旁边大饼店买个香酥烧饼猛啃几口,缓解下胃的压力??

回来看大众点评,原来这家牛肉面最地道的打开方式是:两勺辣油~对面大饼摊买个大饼,泡着吃。。。我居然东施效颦,放了十勺辣油,并且事后才啃大饼,失策失策??

虽然牛肉面品鉴之行留下小遗憾,可是,贴心的朋友还带我去解锁了更多兰州美食,极大的安抚了小遗憾,容我一一道来:

兰州三炮台,是用甘肃临泽小枣、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荔枝干、优质冰糖、玫瑰花为佐料配制而成,鲜、爽、活,为茗中佳品。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这段来自百度百科,咳咳)

这个杯子很漂亮,我喜欢喝三炮台,因为感觉茶香有层次,适合我这种茶道愚钝之人。上海人民广场附近的穆斯林一条街,曾经有家回族菜馆“贯贯吉”,之前经常去,每次去我都点三炮台,可惜去年拆迁了。

黄河边上的小茶摊,我看到好多当地人,一碗三炮台,一份葵花籽,一把躺椅,晒着冬日暖阳,看黄河东流。令人羡慕嫉妒的美哉!

灰豆子,比较糯,有一种烘焙的香味。

酸汤面,酸味来自自然发酵,别有风味。

甜胚子,这个就是升级版的小麦酒酿。比较清爽

红烧羊蹄!入口即化,黑胡椒颗粒入味,特别好吃。超出预期,超出预期!

兰州酿皮,凉皮劲道,酱汁浓郁

黄焖羊肉,招牌菜,啥都不说了,就是好吃。

油窝,中间是蜂蜜

这个甜食小摊,是博物馆旁边小巷子里的,我上飞机前去拿行李,买了点镜糕和元宵,一路拎回上海。卖家回族小伙特热情,跟几个买家阿姨一起,为我如何避免点心压碎,出谋划策??

——————————————————

此处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分割线

一直谈吃的,太庸俗了,接下来,解锁点精神文明,情操还是要劈一下的,腔调还是要装一下的。

说到精神文明,必须提一下甘肃博物馆。

来之前,专门买了几本书,“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带着这几本书去旅行,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说到甘肃博物馆,必须提一下丝绸之路。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核心精髓,是这条东西通道的必经之地,所谓“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故丝绸之路馆,是甘博的核心精华所在。这个小姐姐是博物馆的公益讲解员,超级nice,因为人少,几乎一对一讲解,仔细给我介绍了这个馆的各种大宝贝。又赚到了,嘿嘿。

张骞,丝绸之路的先驱者,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听讲解员小姐姐说,张骞其实出身并不显赫,但他勇于应征,接受挑战,最终不辱使命,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总是更改于小人物的坚韧和伟大,佩服!

终于到了看甘博镇馆之宝——铜奔马的时刻了!百度百科如下:

我一直以为这雕塑巨大无比,没想到实物跟十二寸笔记本差不多大,或者再大一些。

马踏飞燕的侧面雄姿,大家都知道,正面狰狞扭曲的可爱,知道的人不多,专门来个特写。

查了一下,这个享誉全世界的宝贝,居然是郭沫若一手捧红的。当年出土时,无人重视,老郭一见倾心,还请来故宫博物院高手修复,并为其摇旗呐喊。

这个摆在博物馆角落里2年的器物,终于重新被世人认知,不仅成了大网红,还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政治荣耀,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看来做啥都需要伯乐哈,看对人/跟对人,做员工如此,做文物也如此。至于啥人能当伯乐,德才必须至少具备一项吧,譬如老郭,虽然做人有争议,但才华是没得说的。无德无才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别奢望了,早逃早解脱,我呸呸呸。

带着书籍去博物馆的妙处,是可以提前预习,按图索骥,不错过任何宝贝。

独角兽,作为司法公正的象征,不止西方有,中国也有。

我说这砖画看着眼熟,原来是中国邮政标志。

这只金盘的精华是中间的东罗马神像,东西文明交汇。

这个镇馆之宝挺萌,找了一会才找到。发现这个宝贝的过程,比较曲折——价值几个亿的宝贝,差点被当地农民当垃圾扔了。真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有没有扔过类似的宝贝,好揪心,感觉错过几个亿!

————————————————此处为室内劈情操和户外劈情操分割线从甘博出来,又去了黄河边。黄河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济南也算是黄河边的城市,但感觉黄河对济南的影响,没有兰州这么触及灵魂。

静静流淌着的黄河水,千百年间,黄河就这样穿过这个城市。三月春暖,两岸开始返绿,春花开始绽放。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会被辜负(我的原创,还挺有哲理吧)??

这句话是大大的话。后来看到居然被餐馆拿来做店名了!

中山桥的人群,熙熙攘攘,

白塔公园的樱花,开的正旺。

跟老友聊人生聊生活,不知不觉,爬上了白塔山之顶,俯瞰兰州城的C位。真美!兰州短暂驻足几个小时,就要飞回上海了。短短四天的行程告一段落。虽然只有四天,感觉却如同很久。知足,感恩,难舍,期盼——甘肃,我还会再回来的!最后,根据惯例,再放一组“lonelytravel”图片:

看,兰州西站!

看,排队吃牛肉面的当地人!

看,大恐龙!

看,黄河象!(小学课本里的黄河象!)

看,甘肃佛教展览!

看,法海!(其实不是,我胡诌的)

看,红色甘肃!

看,大水车!(水车发明人是兰州人,没想到吧。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水车原理。太神奇了,太智慧了!)

看,兰州中心!(这个建筑杵在甘博对面,就跟北京中轴线上的体育场一样,有点煞风景啊)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思考。(艾玛,游记终于写完了,这写游记比旅游还累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tc/6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