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司融入新时代

当公司告诉新员工要融入公司团队。

请注意,这家公司或许守旧了。

年轻人代表新时代,新时代肯定招新员工,招了新员工又让员工融入公司。什么意思?公司不打算变新,反而让年轻人的变旧吗?想逆时代啊?

新员工或许可以告诉公司:请融入我的时代。

团队融入新员工=公司融入新时代

善策对团队的理解

什么是团队: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群体里面所有人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这个群体就是团队。

什么是好团队:群体里面所有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但为共同的目标高效协同,是好团队。

什么是最好的团队:一个目标和欲望的共同体,里面所有的人有共同的目标,欲望、信仰,且高效协同。

最好团队有四个关键词:1、群体2、同目标3、高效协同4、同欲、同信仰。

让新员工在本质上融入团队

善策理解的融入团队的本质就是:

1、成为群体的一份子。

2、和群体里其他人有共同的目标。

3:群体里面的人协同或高效率协同。

4、或许和群体里其他人有共同的欲望、信仰。

企业具体怎样做能让新员工融入团队呢?

1、员工已经是群体的一份子。

2、可以通过企业规划,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任务匹配,执行标准,利益链设计,来管理群体里面的人对齐共同的目标。

能做到让员工对齐目标,团队就会有执行力。注意:公司上下对齐目标,虽然团队执行有效率,但不一定有质量和创造力。

3、群体里面的人高效率协同,需要两点:合理的流程标准+员工的深度工作。

合理的流程标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是企业能不能生存的最低标准之一。

员工的深度工作靠企业文化:企业团队文化本质是激发员工的系统,比如CIS,梦想,价值观,归属感,荣誉感。用来激发、控制、服务员工让其发挥执行力、专注度、创造力。

能做到合理的流程标准+员工的深度工作,团队战斗力已经爆表了。团队的战斗力包含:团队的执行效率、质量、和创意。

4、战斗力爆表的团队,里面的人不一定是朋友,可能仅是合作或利益关系。这样的团队还不够稳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有共同信仰,共同欲望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团队,才是有凝聚力的顶级团队。(团队的家族规则)。顶级团队有执行力、专注度、创造力、凝聚力。

有共同信仰,共同欲望这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下才会产生。

不要再提团队两个字,不要让企业文化成为老板管理的行为艺术。

有些企业还没有解决留不住员工的问题,就想让员工融入团队,搞伪企业文化来挽留员工,但又不知道企业文化是员工参与的产物。

善策企业战略说:不被员工改变的企业文化都是伪企业文化。

没有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与时代不符,是企业成长的阻碍。即使员工表面融入企业团队文化,也不会有心灵的有效沟通。

公司要求年轻人要融入公司团队,反而看到年轻人要公司照顾自己的奇葩情绪和各种怪癖。

企业和年轻人的冲突就像长辈看不惯晚辈行为,年轻人受不了长辈说教,这是时代的冲突。

企业以为自己是在管理,可是员工看到的是企业领导的滑稽行为艺术:

企业只要用到团队两个字,小年轻就会想:你给我洗脑xxx

企业只要用到企业文化两个字,小年轻就会想:我爸都管不了我,你教我做人?xxx

企业只要谈到未来、预期、赚钱,小年轻就会想:你自己画饼你自己吃xxx

不随员工改变的企业文化都是伪企业文化

谈到团队,讲到文化的结果往往就是拉开员工与企业的距离。

组织管理的6个档次:改变环境、改变目标、改变战略、改变组织结构、改变执行方法、改变结果。

现在我们不考虑什么是团队,也不考虑怎样打造团队。先看一下善策组织管理的六个级别:改变企业环境,改变员工思想,改变企业战略,改变组织系统,改变执行方法,改变工作结果。

去伪存真,直接有效,我们保留本质,讲“团队概念”的目的是讲组织管理,不要再提团队两个字。

事实用“团队管理”是为了方便大众理解,用这个词本来研究组织就就不专业了。经典的企业管理理论,都喜欢用组织管理这个词,而不用团队这个词。

组织应不应该有文化

组织管理的目的是:

1、目标统一:对齐公司目标,方便任务拆分执行管控。(员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做到什么程度)

2、工作执行:高效率协同,达到公司预期指标,完成员工绩效。

3、战斗力:专注度、创造力,凝聚力。

完成组织的战斗力需要企业文化,但这个文化可能是战斗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打造好团队,只讲“组织效应”,不讲企业文化

员工心里内部动力和企业环境互相影响,因此企业管理员工的能力取决于企业治理系统。

如果一个企业:行业有未来,企业有规划,工作靠流程,任务相匹配,员工能成长。那么员工愿意为当下的目标和未来的预期去努力。当员工愿意做好分内的事情,就是利人利己,企业才会有正能量的“组织效应”(群体效应,群体压力,网络效应,从众效应等)。

“组织效应”是群体行为的调控机制,每个员工的行为都是“加强剂”,互相加强组织氛围,形成企业文化。管理者的任务是,释放“调节剂”,调节组织的方向性和复杂性。

企业的文化是由行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成长阶段,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利益链和市场环境共同作用,自然形成的“组织效应”。

善策营销外阵组织行为学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治理的结果,不是治理企业的工具方法,也不是企业治理的目的,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要去管理。

如果有公关需要,可以宣传大众期望看到的企业文化形象,最好不要真的去管理,让文化自由,把企业文化抛到脑后。

一家不讲企业文化的企业,如果人人讲流程、守规则,而不是学管理、谈文化,员工自然会逐渐自律,最终会变成一家有“正向组织效应”的企业;一家有文化氛围的企业,如果有3成员工不讲规则、不守流程,却大谈企业文化,营造氛围,人人志同道合,最终这家企业会堕落成为一家虚伪的低效率企业。

昨天天给一家制造业招聘网络平台做咨询顾问,看老板谈融入团队。旧文重写。

善策企业战略说:不随员工改变的企业文化都是伪企业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ls/7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