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病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24/4342806.html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兰州新区纬一路以北、东一干以南、经十五路两侧区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亩,总投22.14亿元,是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新能源、旅游观光、颐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园。被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列为年省列重大项目。项目总体规划呈“一廊两带”的空间布局和“六区两心一基地”的功能布局。

一廊:即农业综合产业绿廊。以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种植、加工及科普、游览为主题。

两带:即农业示范园带和“丝路牧歌”人文景观带。农业示范园带是农业产业、新优品种繁育展示、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农业观光采摘、生态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产业带;“丝路牧歌”人文景观带以古丝绸之路的沿途古迹、人文景观节点为主的生态游览路线,打造一个“塞上田园”般的古丝路人文景观带。

六区:即商务游览科普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主题农场观光区、康体休闲服务区、田园风光养生区、丝路牧歌人文景观区。

两心:即园区管理与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游客接待与服务中心。

一基地:即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农投集团和新区的重大农业类项目,兰州新区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兰州新区报总第80期第3版

智慧种植开启新区现代农业新格局

扶持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养殖、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兰州新区高起点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设施农业、瓜果蔬菜、花卉苗圃等,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种植水平,形成了林草农牧业融合发展、互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格局,并利用“互联网+智慧种植”开启农业发展新时代。

“互联网+智慧种植”开启农业发展新时代

在兰州新区纬一路以北、东一干以南、经十五路两侧,屹立着27座现代农业科技双膜大棚,这里是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也是兰州新区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项目。该项目是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新能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7月26日,记者走进双膜温室大棚,工作人员正在草莓新品种苗木繁育区进行草莓压苗工作。农业科技人员使用物联网监控设备,通过用手机APP或者PC端网页,就能完成对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远程操作。“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PH值,都能时时知晓,以便我们监控整个大棚内的整体情况。”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生产部技术员蒲雨彬说。

“现在农业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耕种方式,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育苗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像是一个精细化生产工厂。”农业技术员对记者说。记者看到新区的现代农业大棚内均设有多个传感器,负责收集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数据。这些数据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此前人工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就能自动控制幕布启闭、喷雾系统开关,从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光、水、气等,保证大棚始终处于植物最佳的生长状态。同样,对于农户来说,这样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让他们在大棚里看着显示屏精耕细作,该干啥、怎么调整都一目了然。

近年来,随着兰州新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设施农业、瓜果蔬菜、花卉苗圃等,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种植水平,形成林草农牧业融合发展、互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格局,并利用“互联网+智慧种植”开启农业发展新时代。年上半年,兰州新区投20亿元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示范园项目占地近亩,包括农业综合产业绿廊、人文景观带、农业示范园带和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基地。

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确保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记者发现与普通大棚不同的是,这里的大棚都是双膜。“单体面积超过平方米的双膜温室大棚技术,从以色列引进而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采用了先进的膜材料,不仅避免了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生产部副部长胡轼林说。“柔性预应力双膜大棚采用柔性预应力连接技术和专利,其优点是棚内空间宽敞,机械化操作性强,土地利用率高,便于乔木林果栽植。”以草莓为例,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斤,到了后期通过立体栽培,产量还会提升2.5倍,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新区还对部分老式大棚进行改造,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育苗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大棚里的温、光、水、气都保证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这种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破解了过去过度使用水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破坏环境,农产品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据悉,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共开工建设柔性预应力双膜大棚27座,截至目前有14座大棚投入生产。近期,农业示范园将在经十五路以南,纬一路至纬十二路之间约亩区域内,建设集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玻璃温室;在北快速路至纬三十路之间约亩区域内建设日光温室,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

如今,投资22亿元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25个日光温室改造全部完成,两座双膜温室投入运营。按照规划,兰州新区将着力打造现代智慧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颐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示范园。力争到年,建成节能日光温室座,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基地亩,主题农场观光区亩,形成“一廊、两带、六区、两心、一基地”的功能分区。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提升

近几年,兰州新区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政策性文件,重点扶持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养殖、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大力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兰州新区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随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区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提升。

在农业功能拓展方面,兰州新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在新技术向农业渗透方面,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同时,结合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空港农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采摘园等村镇旅游业,打造一批特色小镇、风情农庄等乡村旅游胜地。(记者张云)

兰州新区报总第83期第3版

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兰州新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本报讯近日,《兰州新区报》记者获悉,兰州新区紧紧围绕《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从强化项目招商入手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从推行节约资源入手促进节约型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循环经济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药残渣变废为宝成有机肥企业只有把循环发展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作为一种本能追求和行为自觉,才能使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成为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才能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日前,由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中药残渣再利用基地正式启用。8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纬一路以北、东一干以南、经十五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药残渣再利用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的珍珠岩、蛭石拆开倒入传送带。不一会,经过混合搅拌就开始装车了,而在传送带的旁边,整齐堆放着方药渣和牛粪混合基质,用来代替草炭。“这些混合基质是借助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就地取材的特点,利用药渣和牛粪,按照1:3的比例混合,经过特殊的发酵剂发酵,制成供植物吸收的营养基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生产部的强浩然说。

配制专用基质代替土壤

强浩然告诉记者,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结构板结、营养成分稀缺,原土不适宜草莓、樱桃等植物的生长。近年来,基质栽培已成为设施农业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但商品基质价格贵、用量大、成本高。研发适宜示范园草莓栽培的基质配比并有效降低成本已成为摆在农投集团研发中心团队成员面前的首要难题。

据介绍,为攻克这一难题,农投集团加大自主研发工作,先后招聘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组建研发中心。积极探索,通过利用废弃药渣、牛粪、餐厨垃圾堆肥等原料,以改善基质酸碱性、增大基质孔隙度、提高基质排水透气性为目的,复配草炭、蛭石、珍珠岩等材料,自主研发配制适宜新区草莓种植的专用基质。同时开展不同基质配比对草莓生长发育影响试验,试验以示范园内种植土和商品基质为对照,设定10种不同配方处理,通过不同基质栽培下的草莓在相同生长阶段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筛选出最适宜兰州新区草莓生长发育的低成本基质配方。

强浩然说,目前,我们的研发成果还处于实验阶段,已将配制好的方药渣、牛粪混合基质作为肥料应用到了大棚中,对整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内的圣女果、草莓、樱桃作用都相当大。樱桃是喜酸性植物,利用药渣和牛粪的混合基质效果更好。因为药渣的PH值呈酸性,大概在3至5范围内,而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大概PH值在8.5以上。等实验结束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计划在纬三十二路建造肥料厂,为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整个公司的绿化和种植项目提供肥料。

新区循环经济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中药残渣再利用,仅仅是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兰州新区,循环型工业体系初步确立。按照《兰州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产业体系进行招商,推进同产业体系企业间的生产设备共享、产品衔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入驻新区项目执行最严格的节能审查和环评制度,坚决抵制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低技术高产能、高污染产能入驻新区。

同时,循环型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康瑞农业产业园等大型示范性项目建设,在新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城市绿化和农业灌溉节水效果明显提升。来自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的数据显示,年,新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5,同比提高3.2%;推广灌区农田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万亩,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率70%,同比提高7.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8%,同比提高3%;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80%,同比提高2.5%;尾菜处理利用率40%,同比提高1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处理,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新建公共服务机构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记者张云)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ls/7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