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荣获金奖已经国人皆知,大家不知道这次金奖其实是双黄蛋,是“大金和格力分享全球冷却奖”,注意不是“格力和大金分享全球冷却奖”。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格力宣传中选择性遗漏了大金,备不住大金也在给自己颁奖,还声称自己已经“制冷强国”了呢?大金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它也只是在传统制冷基础上的创新,那双黄蛋的格力真能够零碳源颠覆传统制冷吗?很遗憾,它是假零碳源。

真正的“不用电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不耗电,避免了使用传统电力造成碳排放,才能等同于“零碳源”空调。如果格力误判自己为颠覆性情有可原,因为新技术需要时间检验,可这次格力却是睁眼说瞎话——明明一面宣扬相当于传统空调14.3%的碳排放,一面自称没有碳排放的零碳源空调,格力就是大讲14.3%=0,套句热词是“太侮辱智商”,与夸张、穿越、超乎常理的“抗日神剧”颇为神似。在不用电空调的探索上,格力“石头炸飞机”成果不断,根本不存在障碍、失败。貌似展现我国的创新能力,其实是在歪曲对探索不用电空调、零碳源的艰辛,误导社会力量对探索不用电空调、零碳源的认知,违背创新规律,贻害“碳中和”,有着神剧一样的破坏力。

那么,这款获奖空调到底是什么来历?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上,董明珠接受采访中明确表示这款获奖空调是其光伏空调的升级版。因此,要厘清这款获奖空调来历就要从光伏空调谈起。

光伏空调的第一专利权人是董明珠。立项过程中,格力上万技术人员像在领空饷的群演,关键时刻,靠董明珠一个人对北京雾霾的灵光乍现感悟而立项,如果董明珠没有灵光乍现,人类将不会有光伏空调,这将是莫大损失,让人不寒而栗;象“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一样,格力在研发论证上一如既往地靠赌,董明珠虽然功夫“开挂”,和科研人员三言两语完成论证,霸气地断定“空调不可能不用电”,将不用电空调引上了“光伏发电+传统空调”的道路,但是格力这次却押错了宝,光伏空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组合创新;进入研发实施后,科研人员担当主角却不怎么“入戏”,由于缺乏前期规范的立项、论证,在研发过程遇到困难时,不讲规律、没有预案,只是悲壮地几十万一个电机、几十万一个电机地砸钱。这种喧嚣的创新运动,没有淡泊、孤独、坚持,戏剧化的神剧风格却很符合媒体口味。格力矮化了创新的规律——颠覆技术其实需要对人类的使命感、顽强的探索精神、板凳坐的十年冷的厚积薄发。格力的创新基本是母鸡下蛋,喂够了大把的钱,憋够了大把的时间,一定能下蛋来。格力的创新就象订单式创新,只要想到就能做到,“没有不成功的”。但格力忽略了一点儿,只有激情没有脱胎换骨,下的只能是鸡蛋,不会是天鹅蛋。在这样的创新剧中,光伏空调两年就研发“下线”了。

光伏空调的技术实质是“光伏发电为传统空调提供电源”,只是“光伏发电+传统空调”的组合创新,是格力为了解决传统空调高耗电导致的能源危机,而探索不消耗传统电能的空调,这倒是与“零碳源”的追求一致。不过它又是格力“空调不可能不用电”自说自话下的产物。格力这次认为“不用电空调”实在是上天摘月做不到的,但是爬到树上摘了个光伏空调它还是做到了,它本质上仍是有很多不足的传统空调:1、光伏发电的制约。因为是光伏发电为空调提供电源,光伏发电自身的高投入、低效率、占地大、区域性等,也成为了光伏空调应用的制约因素;2、光伏空调复杂技术的制约。光伏空调匹配技术的成果仅发明专利就项,技术环节繁杂,就会维护成本高,故障风险点多;3、光伏空调不可持续进化,由于这种累加的进化逻辑,使得光伏空调从成本、体积等多个维度都比传统空调庞大,只能应用于工矿企业、写字楼等大型空调,丧失了家用市场。如果光伏空调再进一步累加进化,将会成为没有市场生存空间的巨无霸。但是因为全球冷却奖,格力终于打造出了这款所谓“零碳源”的巨无霸。按照这个态势,再遇上新比赛,光伏空调恐怕还能被格力打造成“负碳源”。

虽然被格力成功运作成“不用电空调”的代名词,有时也称“不用电费空调”,光伏空调还是需要光伏供电,因为黑夜和阴雨天,光伏空调还需要传统电力做保障。这款获奖空调的“蒸气压缩制冷+光伏直驱+蒸发冷却+通风+等等”,简直就是各种传统制冷技术的总动员。这种拆屋捉耗子的夺奖劲头,秉承了格力一贯的神剧风格,开发出了“印度特色”的空调技术,因为印度政府是活动主办方。既然这款获奖空调是与光伏空调一脉相承的强化版,这个“印度特色”自然是能获奖却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电力,也就不能摆脱传统电力的碳排放,技术上何谈“零碳源”?所谓的“零碳源”空调全是格力自我标榜;即使技术上算是零碳源,其体积、成本的更加庞大,使它比光伏空调更难家用和社会化,其“印度特色”也限制了应用区域,不能社会化应用,它如何发挥“零碳源”效果来助力“碳中和”?最多像金缕玉衣一样,除了高贵难做显示身价,这款获奖空调并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以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简单有效原理,可以看出这款获奖空调的技术堆砌,恰恰反映了技术思想的落后。

幸运的是,“空调不可能不用电”只是格力错误的雷语。“不用电空调”技术的确存在,格力没做到,别人按照创新规律、本色出演做到了——河南省许昌市朱若东先生发明的钳温器专利技术,名称是,专利名称中的钳温是制冷的同义词,“自源.钳温”翻译成生活化语言,是“不用电制冷”,就是法律意义上的“不用电空调”!

钳温器没有气体工质,颠覆了传统空调的逆卡诺循环技术基础,突破了传统空调通过“热交换”、在封闭空间制冷空气的技术框架,构造了“目标物废热从高温端自行传递向低温端的路径”。格力这次获奖团队有成员对钳温器技术高度评价,称之为颠覆性的。自古以来同行是冤家,这样的评价是难能可贵!格力这次获奖演出反倒有“挫子里拔将军”之嫌,组织方对这次全球冷却奖活动都难掩失望,他们原本希望获得颠覆性制冷技术应对全球的能源危机,但是有组织方专家评价说,所有参赛技术都没有超越传统空调技术,都不具备颠覆性,格力这款获奖空调也是因为“比传统空调降低了85.7%的碳排放”,还有的14.3%的碳排放也印证“零碳源”只是格力自我宣扬——而钳温器作为实现了“零碳源”的“不用电空调”技术,具有格力可望不可及的突破性、经济性、普适性等优势。

钳温器的工作路径分为三部分:a、主体部分的热管,是废热自行传递的通道;b、被钳温的目标物热源作为高温热源连通热管的热端,虽然自身不断积聚废热,但是可以通过热管、更多地传递出自身热量而降温;c、由固-固、固-液相变材料构成的蓄热器,一个端面连通热管冷端,接受来自目标物的废热,另一端面连通温差发电器、将已经暂时储存的废热,再热电转化掉,成为有用的电能,动态保持蓄热器始终处于潜热状态,就可以在潜热时段内,其稳定的相变温度就形成一个温度平台,连通热管冷端成为其稳定的冷端温度,从而使该工作路径以目标物废热为能源自行工作,直至目标物作为热管热端、不断降温直至被钳温到热管冷端的相变温度为止。可以看出,钳温器同时既“自源钳温”又“废热发电”地工作,是这两种功能的嵌合体。

假如钳温器的热能转化部件选择温差发电器,温差发电部件也需要工作温差,但此温差非彼温差,这个工作温差不是传统空调的环境温差。这个工作温差能够远离目标物热源,其温差区域小、差值小,还可以用已经转化得到的电能反过来维持住这个温差,简单、易行、经济。即使这样,也已经有更好技术可以优化掉温差发电,使钳温器的应用不再受温差的限制。

很明显,通过对墙壁等固体目标物钳温,由墙壁再间接钳温室内空气,就可以钳温室内环境温度,发挥传统空调的制冷功能,相比传统空调既高耗电又向大气排放废热的制冷,钳温器是颠覆性的,全面优于传统空调的,具备社会化应用的趋势,而一旦社会化使用,无数钳温器就等效出一个可以对地球钳温的巨钳温器。

巨钳温器“自源钳温”地球的过程,不耗电,也因此不碳排放,就意味着地球捂的被子变薄了,减轻了大气层对地球废热向大气层外辐射回去的拦截;由于嵌合性,它还同步利用地球进行“废热发电”,把储存在地球这个硕大无朋蓄热器中的太阳能等废热转化为电能,不再被排放进入大气,减少了热量在地气系统的积聚,这两个同步过程中都减少了地气系统的热量积聚,都减轻了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也就是说,巨钳温器对地球钳温,同步也是利用地球储存的太阳能等“废热发电”,发挥“碳中和”技术的巨大潜能。

如果格力这款获奖空调是零碳源,那就是空调终极版,不用电空调的探索就将在格力这里拉上大幕!但是,格力误导下拉上大幕,真正的“不用电空调”技术探索就会被社会科技力量撂荒,这绝不是一句普通雷语而已!格力这款获奖空调零碳源?有人敢捧,格力就敢冒充,格力从屠龙少年进入恶龙的角色。格力强大的品牌,使得这款获奖空调不乏鲜花和掌声。不过格力这次也太难为人了,承认零碳源就是认可14.3%=0,就像抗日神剧虽然不乏雷人情节,把它当做娱乐也就罢了,但是神剧中出现“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爷爷九岁时被鬼子杀害了”这样的弱智,谁再呵呵叫好不也傻了吗?不过,这款“零碳源”雷人的14.3%=0没关系,反正格力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站台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bk/7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