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三江口一角

图二:泥塑。

图三:一条装着岁月的旧船。

图三:老枣树。

图四:站在三江口远眺。

远观,宽阔的河面上芦苇摇曳着季节,苍凉的远山与倒影相惜相携;近瞧,鲜艳的野花簇拥着装满岁月的旧船,几尊泥塑安然穿梭于时空;细听,鸥鹭野鸭在芦苇荡深处私语,满载而归的打鱼者给人一种误入江南水乡的错觉。这就是位于西固区达川乡的原生态景区“三江口”。置身其中,心里只有两个字——静美!

三江口,因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在这里交汇而得名。其实这个名字有争议,但丝毫没有改变当地村民约定俗成的叫法,看来自有它成名的理由。据西固文料载: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流经永靖县的刘家峡、盐锅峡进入达川乡。发源于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噶尔臧岭的湟水河,经海石湾到达川乡。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境内的大通河,流经窑街在海石湾注入湟水河后到达川乡。这三支河流以黄河为主干在达川乡岔路村交汇形成宽阔的河面,一眼望不到边,自然长成的芦苇随着河床淤泥的增多,在沼泽地段的面积逐年扩大,大处可行船,小处可作窝。在给人们展示一份自然神秘杰作的同时,也为一些稀有飞禽提供了繁衍栖息的好场所。

三江口也是“鸡鸣闻三县”的中心。一声雄鸡啼,位于西固、永登、永靖交界处的人们都能听到嘹亮的报晓声,一天的光阴就这样被催开。随着雾霭慢慢散去,一个清晰亮丽的三江口不折不扣地展示给了游人。向西,远眺焦家桥横跨湟水河,轮廓分明。近年经过修缮后,依然负担着使命,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便利。上游淤泥的沉淀在交汇处形成特有的湿地,大片大片的芦苇逐年浩荡;向东,三江之水顺流而下注入八盘峡水库。向北,远山突兀,山前是达川乡,山后是永靖县。只是山上没有绿树成荫,但它仍以自己的厚重依河矗立,恰似九寨沟长海之状,又有沙湖辽阔之形。向南,便是村民们的田园蔬果,那些盘根错节的老枣树与远山对望,春吐绿,秋泛红,不言不语中用默契养一方人。滨河而立,河面波光万顷,恬静地拍打着岸堤,芦苇荡深处总让人遐想无数,此时要有一艘快艇那将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可我只能用目光丈量飘渺的河面,所及之处如诗如画。心潮幽静处顿时大悟,正是这一尘不染的思绪,才涌动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假如三江口是一副水墨丹青,那么不知不觉融入其中的游人便是它永恒的主题。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江口的魅力,莫过于此吧。

我从景区开发管理处了解到:三江口十年规划的远景令人振奋。即用四年开发旅游服务设施,用五年开拓旅游范围和挖掘深度,用一年系统完善建设成果,形成文化、商品、工业、体育等产业群。从而形成管理服务区、湿地景观展示与生态体验水区、农业观光体验区、森林生态休闲区、黄河文化主题区、西固民俗文化展示区和水上运动休闲区等。但是,把三江口景区的发展定位在乡村休闲度假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有点可惜。因为就它的规模和原生态的内涵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只要在安全措施十分完善的前提下,可以大力开发水上旅游资源,同时辅助民俗文化的挖掘,让游客来了有看头,置身其中有说头,离去之后有想头。人的嘴,飞毛腿,让三江口慢慢走出西固,走出兰州,走出甘肃,与西固工业区的招牌并驾齐驱。在“东有什川,西有达川”的提法里,万亩梨园成就了什川的美名,三江口也将以神秘莫测铸就人们对西固达川的向往。

站在三江口,悠远的水面景观,芦苇丛生处的水中绿洲,让人不忍归去。作为田园、湿地风光最美的地方,那些泥塑的大爷大妈手里端着饭碗,安逸的吃着喝着,用忍耐化解生活中的难题;头顶荷叶的顽皮小子,肆无忌惮的撒尿嬉戏……这些最原始的表现,总能触动不同年龄人群内心的柔软之处,共鸣中不知不觉卸掉了包袱,缓解了工作生活的压力。

兴起之时,我把三江口从不同的角度留在了镜头中,也留在了心里。一座座等待脱粒的麦垛招惹记忆,让童年一路翻卷;一块块瓜田里三三两两的大西瓜长势喜人,让希望一路闪烁;一树树的青枣和苹果孕育着生命勃发的力量,给人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棵棵向阳花追随着目标永不停息,把信仰送给了南来北往的客。回望处,风景依旧,三江口的静美让坚毅与你同行。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中科发布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bk/6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