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广角兰州历史建筑巡礼,你必须了解
说起兰州的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你可知兰州市共六处历史建筑被列入甘肃省历史建筑名录? 它们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或科学价值 它们复制和传递着兰州的文化 用无声的语言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风貌 用有形的身影展示着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就让小编带你领略下这六处历史建筑吧 ▼ 01历史文化担当三台阁 别名:魁星阁 出生年月:元朝仁宗年间 住址:城关区皋兰山顶 特点:集中国儒、道文化和人文景观 有史记载第一次重建是在公元年。第二次重建则是清乾隆三十七年(年)在兰州地方人士捐资下重建了魁星阁,重建时完全按照《史记·集解》“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的天象理念为建筑格局,即筑三个墩台,在中台上立重阁,由此始称为“三台阁”。后几经重建和毁坏,最后一次是在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为恢复三台阁古迹,利用仅存中台残垒,外裹青砖,上建重楼,终使这座历史文化名胜得以部分再现雄姿。至此,三台阁历经五毁六建,巍然屹立在皋兰山顶,成为观赏兰州市容市貌的绝佳胜地。同时,因为魁星是掌管天下文章和科举之神,在古代主要用途是士人祭祀以企盼金榜题名,魁星阁香火极为旺盛。而时至今日,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市民登山祈福。 ▼ 02内外兼修担当甘肃省博物馆 出生年月:年 住址: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特点:苏式建筑、国家一级博物馆 荣誉证书: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十大建筑” 甘肃省博物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设的甘肃省“十大建筑”之一。其前身是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的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该馆始建于年,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年经省政府立项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年新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新展览大楼由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作为一个文化建筑,它鲜明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满足博物馆功能需求,在建筑立面及造型设计上,尽量保留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建筑风格,花岗岩建筑主体部分外墙饰材配以灰白玻璃幕墙,挺拔的石材竖柱与落地玻璃幕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已达到端庄沉稳、典雅朴质的效果,这座文化建筑寄予了兰州市民及全省人民的深厚感情。展厅18个,具有多种现代化设施,实现全方位服务。现有《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红色甘肃——走向》五大基本陈列。 ▼ 03学术传统担当兰州大学图书馆 出生年月:年 住址:城关区天水南路号 特点:时代特征、民族和地方特色 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年,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平米;年建成平米图书馆楼;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现面积达平米。兰州大学图书馆初建受当代苏联建设模式影响,建于兰州大学校园主轴线上,坐东朝西正对兰州大学校门。新馆改造扩建工程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关肇邺先生设计,准确把握旧馆的建筑特征,并极重视图书馆与整体校园环境的结合,建筑总体以旧馆的钟塔作为标志地位,维护了原先的对称构图、层次极为丰富。室内空间扩建部分和旧馆之间形成的弧形中庭,利用天窗采光,使旧馆立面上下贯通,正中保留旧馆原有入口门头片断,烘托出新旧之间对话的主题,是兰州大学的重要标志,展现于兰州大学校徽之中。新馆保留传统标志,追求现代功能,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关肇邺设计,保留了欧式风格和作为旧馆标志的钟塔,与校园整体风格相协调,更体现了学校的学术传统。 ▼ 04商业气质担当兰州饭店建筑群 出生年月:年 住址:城关区东岗西路号 特点:本土化和西方化融合 荣誉证书: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十大建筑”、“陇上第一店” 兰州饭店始建于年,年投入运营后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兰州饭店隶属于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建店以来,一直是甘肃省内外交际、重大会议和政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宾都曾在这里下榻。兰州饭店是上世纪60年代贯彻厉行节约精神,批判复古主义及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建成,因此檐口及立面均采用简洁线脚装饰,但建筑本身的线角、棱口、比例尺度都非常优美。立面对称严谨,造型简洁,古朴庄严,寓地域文化精神于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之中,赋予兰州饭店新的特殊气质。兰州饭店以中楼为中心、东西两翼呈对称式布局对盘旋路口形成环绕退让关系,其细部刻画及典雅的风格和精细的外形设计,蕴含许多中国传统特色的符号。庄严古朴的兰州饭店是兰州的象征,被誉为“陇上第一店”,登上过建筑学报和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寄予了兰州市民及全省人民的深厚感情。 ▼ 05民族特色担当 西北民族大学建筑群 出生年月:20世纪50年代 住址: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特点:西北地域特色 西北民族大学脱胎于年彭德怀在兰州创办的“藏民研究班”,年更名为西北民族学院后,老一辈革命家汪锋任第一任校长,是全国的第一批民族高校。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西北民族大学的建校筑楼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建筑设计、施工、设备等均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准,是从五十年代始到八十年代西北地区高校建筑乃至民族文化建筑中极有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同时,礼堂、图书馆等均经过多次改建、加建,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西北民族文化建筑发展的历史见证。西北民族学院于年开始建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形式建筑群。校舍依山就势,俯仰得体,校园建筑群既有历史沧桑,也富于民族特色。其中尤以大礼堂、图书馆和艺术楼为时代地域的杰出代表。西北民族大学大礼堂是50年代学校初建时各项建筑之冠,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成,前部四层,中部一层,后部四层。前部正面,高台巍楼,飞阁飘檐,金星绿瓦,彩梁画栋,外观雄壮美丽。三楼为大会议室,门厅两旁耳房为会客厅:中部观众厅,有固定软席作为席,装有4种民族语言的译意风,后部舞台地下室系化妆室。此时国家进入经济计划建设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财政状况的全面好转,大礼堂是西北民族大学第一批具有民族形式和暖、卫设备的现代化建筑。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年,后经多次扩建维修,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建筑。其特点为带有出檐的大屋顶,立面用中国传统红柱子竖向分割,屋檐下有梁枋、彩画和斗拱造型,基础有块石台基,为典型的“民族形式”建筑。因馆藏文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西北地方特色,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少数民族文学和西北地方史志研究级收藏单位。文革期间,西北民族学院被勒令停办,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粉粹“四人帮”后,学校筹集资金,修建了一些新的建筑物,从年起,开始了艺术教学楼的建设。经过著名建筑师阳世镠带领的团队的巧思设计,以及三年多的精心施工建设,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艺术教学楼落成,并获年全国建筑设计二等奖,被列入年全国建筑年鉴。阳世镠先生本人关于这一建筑的文章《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教学楼》还登上了《建筑学报》的年刊。艺术楼除了拥有民族形式的大屋顶之外,还融入中国传统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围合院落,同时具有现代主义的构成手法,前卫又不失民族特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西方融合的范例。 ▼ 06建筑形态担当 兰州城市学院校本部1号办公楼 出生年月:年 住址:安宁区街坊路11号 特点:苏联建筑特色 创建,是甘肃省利优级师范学堂,期间多次更名,年更名为改革开放后事学校,年与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于年5月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合并,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校本部1号办公楼,始建于年,建筑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建筑面积约㎡,此建筑见证了兰州城市学院校史的沧桑变化,是兰州城市学院校史记忆的重要符号。 了解完这六处历史建筑 有木有被它们深深吸引? 它们就是我大兰州的魅力源泉 作为兰州人 我骄傲 亲爱的小伙伴们 “宝兰客专”已等候您多时 快快订票来兰州旅游吧! ▼ 如果小伙伴们还意犹未尽的话 那就走进兰州市城市规划展馆 进而了解兰州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感受兰州城市的文化与魅力 小编在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期待与您的相遇 让我们一起在规划馆纳凉、蹭wifi、涨知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bk/64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州历史名人黄谏才高八斗的金城探花
- 下一篇文章: 兰州阿干河人文历史馆助力石佛沟花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