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pf.39.net/bdfyc/140122/4330821.html

出生在一个新旧思想夹杂的家庭,我与我的名字,一直处在斗争中。那段岁月,真的是可歌可泣,血泪夹杂。

据说,大伯在我出生的时候,算了一卦,说我命中缺金。“名字是叠字的孩子好养活。”我大伯这么说。于是,他和我奶奶俩人一拍板儿,我的乳名就定了——鑫鑫,甚至都没和我爸商量。好家伙,6个金,果真是压住了大伯那一卦的“煞气”。还好这只是乳名,我的大名才真的要命。

在6岁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大名。我的乳名日日萦绕耳畔,我曾一度以为自己姓“鑫”。该上小学了,我才知道自己的大名——易江南。奇怪的是,我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大名,莫名想笑。

那时候天天听天气预报,多少还是知道“江南”是个地域名的。笑归笑,我还是挺好奇的,为啥我的名字是个地域名称?也许小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或是对所不知晓的事物保持着某种认真,总之我就是那么作死地、不厌其烦地缠着我爸,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我爸耐心地跟我解释:“乳名是家里人喊的,大名是让同学、朋友、老师喊的……”“可是为什么我的大名是个地域名?”我得寸进尺。我爸挑了挑眉毛,可能是因为嫌解释着麻烦,而我年纪又太小,他嘴里直接蹦出仨字儿:“自己想。”我又屁颠屁颠儿地跑去问我妈。我妈更为干脆:“问你爸。”

于是,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是易江南……我也不知道我为啥叫这个名字,反正我爸说这个名字就是给同学们喊的。”至于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名字”,我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一下午,却全无头绪。后来,我找了一本类似旅游指南的书,当时字还认不全,看书全靠拼音的我,照着那本书,把对江南的介绍工工整整地抄了一大段上去,连经纬度都不放过。交作业那天,老师的表情“精彩”得难以描述。

当然我被老师很客气地“请”去办公室“喝茶”,交代我第二天再补上一篇。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下午一回家,我又哭又闹,最终我爸忍不了了,帮我胡编了一篇交了上去,我才没被再次“请”去“喝茶”。不过,我爸胡编的那篇,我没看懂。

上小学的我,可真是有股子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看到我爸闲下来,我就恬不知耻地黏上去找话说,最终还是会绕到有关我的名字的话题上。那时的套话技术实在是烂得要死,我爸被我折腾得心烦,直接丢给我一本《唐诗宋词三百首》,声称只要我背完,他就给我解答。我噘噘嘴,表示抗议。最终抗议无效,我乖乖地接过了那本贼厚的书。

鬼知道我哪里来的热情。那段时间我对诗词就像初恋的小女孩思念着心仪已久的白马王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还不到二年级的小女孩,抱着某种莫名的执着,翻着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硬生生把那本《唐诗宋词三百首》背了下来。虽然不是很懂那些诗人、词人的情怀,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意象,但也能读出点什么来,单纯地觉得那些画面好美,似曾相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无际的大漠,金黄色的沙丘,一缕灰色的孤烟,金黄的落日,多么美的一幅画!“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土小流,好像也有那么几分意思。从此,我入了古诗词的坑,一发而不可收,我也更多地接触到了“江南”这个词。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名词,古老神秘而又充满韵味,烟雨、细柳、柔风,令人陶醉的江南。我好像明白了我的名字的含义。江南嘛,那么美的一个地方,也许我爸希望我如江南一般温婉吧。

小学四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就是白居易的《忆江南》。那是开学的第一堂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来给大家上课,那一幕至今仍非常清晰。一个10岁的女孩,第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上了人生中最美的一堂课。那一瞬间,我仿佛爱上了自己的名字。

上了初中后,我的名字老是被别的同学拿来当饭后谈资。我一度想改名字,而且“江南”这么温婉动人的词,真扯不到我身上来。在北方长大的我,是个粗线条的女汉子,用我爸的话说:“我家闺女就是个抠脚大汉。”我去找我爸协商,可我爸眼皮都没抬,一句轻飘飘的话,就令我彻底死心了:“你再敢提改名字的事儿,我就把你的名字改成易拉罐。”我垂头丧气,很没骨气地应了一声:“诺。”

可能是我当时脑洞太大,我开始翻《诗经》《周易》,本着“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的原则,给自己取了一个霸气的字和高深的号;同时自称“神机先生”,在课桌上摆了个小摊儿,给同学们讲风水,摸上掌骨,抽签算命取字号,而且从不收费,全看交情。自此,基本上初中的所有午自习时间都成了我的天下。后因中考迫近,老班查封,我才不得不“关门大吉”,再不甘心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庆幸的是,我中考发挥正常,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算是有惊无险。

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爸带我回了一趟老家,那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我的老家在湖南,属于江南一带,我不禁骂自己笨,怎么没想到我名字的这一层含义呢。我爸带我去了祖庙,拜了祖先,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围绕着我,我仿佛听到了这片土地的呼唤,那是乡土的气息,是江南的神韵啊!

我突然发现,我的名字挺好,真的挺好。“江南”二字,承载着爸妈的爱、故乡的情,还有那烟雨朦胧中,一个女汉子明媚灿烂的笑。

“我的名字”,带着故事

提到“名字”,很多人的话匣子就会打开。“我们班里有个叫史珍香的,哈哈哈,这名字真好笑!”“我们村里叫毛蛋狗蛋的一抓一大把,老一辈都说,贱名好养活。”“我妈我爸都是文艺附体,给我起的名字还带繁体字,我的妈呀,写个名字就能累惨。”……我看过很多有关于名字的故事,简单的,繁琐的。

朋友里有个叫“九九”的,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叫九九,怎么不直接叫八十一呢?她性格很好,为人正直,属于“爱管闲事”的热情好市民,不论是谁,认识的、不认识的,碰到需要帮忙的事情她总会义不容辞,我们时常替她担心,怕她会被骗子“坑”了。她有一次谈及自己名字的含义,说道:“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只愿我能平安长大。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唐僧师徒也是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方得成佛,所以父母为我取名九九,意为即使没有十全十美,也要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如此美名,令我们为之动容,从此之后,不再拿任何人的名字开玩笑。

文中作者也提到,曾多次对于自己名字的不理解,甚至想改名。为了求得对于名字的解答,小学不到二年级时,硬生生查着字典,背完了《唐诗宋词三百首》。不是作者喜欢背,是老爸布置的任务。但当她有机会接触到家乡的事物时,便瞬间懂得了自己名字的含义。“江南”,不仅是家乡的统称,更是作为远在他乡的父辈,对于故乡的一份眷顾,父母不仅爱着故乡,也将这份挥之不去的乡土人情沉甸甸地加在子女身上,教会她懂得心中小爱与世间博爱的转换,没有小爱,难以盛博爱;没有博爱,小爱太自缚。

每个名字,都有着一段故事,或心酸,或美好。我们要先学会尊重自己的名字,写好自己名字的故事,才能更好的倾听和读懂他人的精彩。

作家简介

张佳羽,95后,生于甘肃兰州,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4届高研班学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诗刊》《星星》《诗选刊》《美文》《意林》《读者·校园版》《格言》《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四川文学》《延河》《飞天》《湖南散文》《湖南日报》《甘肃日报》《长沙晚报》《兰州晨报》等发表作品余万字,中学时代40余次获全国金奖、一等奖,先后获得9项“十佳”,蝉联第一届(年)、第二届(年)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出版《最女孩》《我的绰号我的班》《千面好男生》《一只年老鼠的真情告白》《才女升学记》等书。

往期回顾●乖,不要再这样了●干货:如何给文章添加背景!●一键操作,添加文章开头和结尾▼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阅读让生活更精彩

阅读原文,

订阅《读者》(校园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shizx.com/lzxw/67946.html